• 9

唯一有效的打房方式 - 按實價課累進課征豪宅稅


ryouichi wrote:
那我在東部老家買人生第一間房,但是我都在北部租屋工作,老家給父母養老,然後我存夠錢好不容易在北市市郊買自己住宅(這是人生的第二間房),不用再花錢住別人的房子,買的房子課徵50%的懲罰性稅率,所以是我活該買第二筆房產?
如果這情況套用在您身上您覺得呢?我也可以想您是活該買第二筆房產嗎?

如果是我們上述的情形,那是否是租房子就好了?所有房子都變成豪宅,然後又回到開版網友所提的豪宅稅,那房價會跌嗎?

像我家是原住民家庭,世世代代都有祖先傳承下來的土地,好不容易統治台灣的政府想開了還給原住民應該有的保留地,因為這"公平正義"讓我們世代傳承的土地拱手讓給別人,換成您,您願意嗎?


為了實踐公平正義 本來就需要某些人放棄既有的不當利益所得

如果換成是我 當然不願意 但是如果政府這麼決定了 不願意也得願意

所以 基於公平正義原則 真的期望張副教授能利用一年九個月的時間好好幹一番

如果幹得好 可能有機會參選台北市長 這樣台灣距離實踐公平正義的路 又更進一步了!

真心期望張教授能有能力具體落實針對手上超過兩棟房產者 課徵五成實價稅率的政策
3000萬免稅怎麼訂的?
5000萬房子分兩次賣持份1/2
免稅了吧
不管多少 買賣家都要扣1%就夠厲害了

jbon168 wrote:
唯一有效的打房方式 ...(恕刪)
現在總司令都已經就位了,大家就跟著指令走

大家一起都不要買房一年,看看房市會不會修正

我認為最快的方式是..
限訂一人名下只能有二戶房....
保證房市大跌

kweas2005 wrote:
除了實價課稅之外
要想辦法徵收那些名下超過3間房子的人,還有包租公包租婆那些人的稅要加重


政府應明訂法令 對於房市才有正面幫助 無論是漲是跌 都該有所依據
其實現在的稅制對大部分的上班族太壞

既然是上班族

勢必有一點財產

對這些人多課稅只造成有錢人更有錢

窮忙族更忙更窮

有錢人炒股炒房更有錢有閒

別再加重這些中產階級的負擔了可以嗎?

解決問題的跟本方法就是稅制整個大改

而不是只加稅解決眼前問題
以薪資水準來看,香港新加坡房價都很貴,台灣房子真正貴的都集中在北部或台中等區域

而且打豪宅太過頭會不會讓一些有錢人改買中低坪數的小豪宅,
然後拉高周邊的房價,反而讓不是豪宅的公寓更貴了,這樣只買的起公寓的民眾,負擔就更重。

我覺得還不如放寬股票與基金的限制,讓資金都流向股市,
並且限制企業與個人土地取得方式以及用處,別讓財團養地才對,因為房價會高就是財團養地的結果,讓土地價格墊高房價成本,然後轉嫁消費者。

但台灣以營造業為產業的火車頭,若打房太過頭,營造,裝潢等相關產業,原物料買賣都停滯,
那台灣經濟就更糟糕,且縣市稅收有很大部分是靠房地產交易,這是政府不敢用力打房的原因之一。

所以這牽扯到台灣整個產業的結構,政府的稅收,某些建商與官員的利益!?中產階級的口袋深度。

若真要打房,只要頒布1坪交易價超過50萬,
不論是否賺錢,直接課20%稅金,那房價肯定馬上跌到谷地,但台灣經濟大概也倒了,
因為帶動產業起跑的火車整台停住了。

但對岸中國買地只有使用權,60還70年政府會收回,
這樣是不是可以限制地價,也讓財團不想養地,只專心經營蓋房子業務
雖然不想這樣講,但搞不好對岸這樣限制資本的方式,會是壓制房價的好方法。
難怪孫文要提倡限制資本,平均地權,土地漲價為公,看來還蠻有先見之明的。
只是台灣很多人背著房貸,若用這種方式我看會暴動。
打房?
要打哪裡的房?
怎樣是豪宅?

要照價值來算的話

可能以前辛辛苦苦買的台北市舊公寓也算是豪宅了

房價要怎樣才合理呢?

土地+營建+廣告銷售的成本也不少(當然某些建商賺很大)

有利多的地方大家還不是猛進場

小心打房打到本來就低迷的地方

城鄉差距更甚

那是好事嗎?
其實你講的都對, 中央明明也知道但就是不做阿!!

沒關係,咱們明年底讓他們知道誰比較厲害
次數課

1.該人房屋買賣交易次數超過3次以上,每次加課3%


屋數課

1.該人持有屋數超過5間以上每年房屋稅加課5%...


人頭課

1.該人累積房屋買賣交易次數8次以上者每增加一次加3%...累進第10次8%...第11次11%


以上應該可以打死投資客吧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