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簡7310 wrote:
傳說~那是實際坪數~台北的還要扣公設~有錯請鞭-.-
傳說~那是實際坪數~...(恕刪)
大錯...特錯....香港房屋...公設比...25%.....
舊唐樓..或別墅..不算.....只要有電梯..新的花園(50~60樓高) 几千戶的
香港房屋...公設比...25%.....
Laguna032 wrote:
總算,我有資格說些話。因為我是嫁到香港的台灣人,現在住在香港。搬到香港兩年了,都在租房子,不是不想買,是沒想到這兩年香港房價幾乎以倍數在成長,嚇到不敢出手,不出手就愈漲,唉,想到也心痛!
以下是我在香港租了兩年房,沒事時研究香港的房價及沒事跟仲介到處看樓盤的經驗分享給大家看看。
1,香港的房子是有公設比的,只是說法相反。在台灣,若「公設比是30%」,則香港為「實用面積為70%」,意思都是一樣的,只是說法不一樣。而香港的實用面積也是跟台灣一樣,愈新的房子,實用面積就愈低,實用面積低到60%都也不稀奇了。因為漂亮的大廳,會所,游泳池,花園等等都算進去了,當然家裡就小了。像我現在住的大樓社區,大概20年左右,實用面積是81%,聽說算是非常「實用」了,現在的新建好的房子要實用面積超過70%應該是找不到了吧。另外,香港政府今年起已實施「賣房子,不管新舊,地產商及仲介必須一併把扣掉公設的實際呎價(香港以英呎計)列上去做為買方參考。」
另外,也有地產商(像首富李嘉誠的長江實業就是)專愛搞出叫「發水樓」的樓盤;就是把窗台做得大的誇張,幾乎快等於一張單人床那樣推出去,卻也照算坪數照賣。這發水發得可厲害了,所以香港人只好真的把窗台當床睡的也不是沒有。不然房價那麼貴,你說一個寬80cm x 長200cmx高60cm的窗台不當床睡能怎辦?
香港地產商也是很賊的,不會比台灣的好到哪去,玩文字遊戲,鑽法律漏洞的也不少,只是他們法律規範嚴,走灰色地帶盡可能避掉法律責任而已,但可不代表比台灣好。再舉個例,像有些人以為自已買到68樓自喜,後來發現,地產商把 4,13,14,23,24等等這些逢3,4的樓層全去掉了,更誇張的是連40-49樓也直接省去,像39樓之後就直接跳到50樓,所以當你以為花大錢買到很吉利的68樓,等交屋蓋好時,從外面算算你家實際樓層結果可能是44樓! 要不然就是最近一個新的案例,有人以為買到的是五樓,結果快蓋好要交屋的時候發現,五樓竟然在地面,因為這樓盤是從五樓算起! 更慘的是這名為五樓實為地面一樓竟然比外面的馬路面還低矮,騎腳踏車的人透過窗戶都看到自家!
香港地產商也真夠壞了吧!
2,香港的租金真的比台北貴很多,因為需求量太大了,你嫌貴不租,絕對有人租得起。而且租房合約是保護房東不是房客的。
3,香港的房子,不管是租或售早已是嚴格實施實價登錄制。
對不起,今天先聊到第一點,明天繼續寫第二,三點的香港住房經驗談!順便找出我剛才說的那些騙人技倆的照片給大家看!
總算,我有資格說些話...(恕刪)
COH wrote:
在補一張,吃飯隨手拍...(恕刪)
fonjohn wrote:
去過香港嗎?房價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導遊還告訴我們,下輩子投胎的話千萬要小心!不要掉到香港這邊來!一結婚後就要全家擠在一起,還小兩口哩?!新人房的旁邊就是雙親房,再旁邊就是弟妹房..廚房
Laguna032 wrote:
要不然就是最近一個新的案例,有人以為買到的是五樓,結果快蓋好要交屋的時候發現,五樓竟然在地面,因為這樓盤是從五樓算起! 更慘的是這名為五樓實為地面一樓竟然比外面的馬路面還低矮,騎腳踏車的人透過窗戶都看到自家!...(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