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幫大大們整理一下未來房價可能下修的主要觀點(欲購屋者請參閱)


攸大大 wrote:
一、供需背離市場1....(恕刪)

總結:如果是自住,任何時機都是買點,重點是挑到適合自己的格局、鄰居、生活圈.如果是投資則要留意房價租金比,租金收益越高,房屋越保值.但是要投資兼自住就是完全不可能的事,這兩者本身就有衝突,先想好自己想要的,在往那方向購屋會比較實際


房屋越保值==> 別忘了Saras的那時的房市....但當你買在最高點的時候,這句話就不管用
就像現在林口有房子開價一坪40W,你買下去後,只要不賠就偷笑了。

是的,這次不一樣....每次股市破新高,都會有人說這句話
但是有永遠的股王嗎?股市也不會每天創新高....
總而言之,請大家下手前三思.....不要變成房奴.....



liaokp wrote:
寫這麼多期待房價會下跌
但是火神大忘了寫最重要的一點

那就是火神大想買房


不是火神大想買房,是火神婆想買房,寫這麼多不就希望他老婆不要在說(在不買房就要冰的)
不過火神大你老婆真的看的懂嗎???
針對你的幾個句點我來回應一下我的看法

1.那代表一個年青人要養更多老人,那他不去薪資所得比較高的都會要如何養。

2.高階人力去國外賺高薪才能回來買房子啊,台商就是例子,那個台商不回來買房子,落葉終究還是要歸根。

3.100個人當中有幾個這種工作形態?,金融業、電子業、傳統產業、還是餐飲業???在家就可以服務到客人?在怎麼轉還是有百分之99的人還是要利用公司的工具與資源來創造東西,除非你的工作不用,用到公司的資源,利如個人工作室SOHO族,或作家,詞曲創作家與用頭腦與電腦就可完成的工作,不過以台灣這些老闆有著集中比較好管理想法,這種工作很難找到吧!!

4.現在很多地區的道路交通真的發展的很好,但是沒工作,還是不會有人留下來,因為沒錢就沒辦法生活,像高雄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

以上總總少子化會影響房價但僅限於比較沒工作機會的地方。



cywang40 wrote:
1)
少子化所伴隨的人口結構失衡
老人越來越多,年輕的勞動人口未來可能逐年減少
這表示需要前往都市謀生的人口也會越來越少

2)
薪資競爭力
假設未來台灣企業所能提供的薪資水準無法提升到一定水準
中高階人力外流的情況會越來越明顯 (目前是僅僅是最高階人力出走情況較明顯)
走不出去的低階人力,恐怕無法撐起都會區的高昂房價

3)
工作型態的轉變
就我所知現在已經有不少公司每個月有幾天讓員工在家上班
視訊會議也十分普遍,對於很多職務而言
一定要在公司內部完成的工作其實不多
如果以後一個月只需要通勤一次或兩次,其他時間在家上班
鄰近工作地點的居住需求將會降低
當然,這種轉變可能需要五十年、一百年才會發生
也可能出乎意料的快,沒人說得準

4)
落後地區的發展
現在建設比較落後的地區
未來的進步空間有多大?
各種重大建設,包括交通建設,能夠發展起來嗎?
過去幾十年,我看到的城鄉差距是縮小的
即便是鄉下,都不再那麼鄉下
「如果」其他地區的建設能夠穩定發展
一定程度上將紓緩大城市的居住需求

arvin661106 wrote:
針對你的幾個句點我來回應一下我的看法

1.那代表一個年青人要養更多老人,那他不去薪資所得比較高的都會要如何養。

2.高階人力去國外賺高薪才能回來買房子啊,台商就是例子,那個台商不回來買房子,落葉終究還是要歸根。

3.100個人當中有幾個這種工作形態?,金融業、電子業、傳統產業、還是餐飲業???在家就可以服務到客人?在怎麼轉還是有百分之99的人還是要利用公司的工具與資源來創造東西,除非你的工作不用,用到公司的資源,利如個人工作室SOHO族,或作家,詞曲創作家與用頭腦與電腦就可完成的工作,不過以台灣這些老闆有著集中比較好管理想法,這種工作很難找到吧!!

4.現在很多地區的道路交通真的發展的很好,但是沒工作,還是不會有人留下來,因為沒錢就沒辦法生活,像高雄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

以上總總少子化會影響房價但僅限於比較沒工作機會的地方。




1. 說老實話,我認為到了那個時候 (人口紅利結束,少子化真正發酵時),他們只能養自己,別說養老人了。想靠這些可能連自己都養不起的人來養台北的房價,有點一廂情願。

2. 以前台北房價較便宜,有可能這樣幹。賺高薪,然後再被台北更高的房價吃掉高薪,如果是我不會這麼幹。另外,現在已經是一國兩區了,以後很可能連兩區都沒有。我身邊在大陸工作的人,很多都已經在大陸定居多年。想要靠台商或者是已經外流的高階人力再回流本島撐房價?恐怕也是很拼。

3. WFH 的工作型態一定會越來越普及,這當然不適用於所有工作 (我的原文是寫
:"對於很多職務而言"),反例當然有,但絕不是像以前一樣什麼工作都得到公司才能做

4. 那就要看是不是政府只想讓台北有工作機會,其他地區是不是永遠發展不起來 (雖然某些人很希望發生這種事)
<<問, "供需"直接從"租金"來參考, 是不是就可以看出來房價合不合理?
如果真的供不應求的話, 房租自然就會高漲.
還是您要把"可以出租的房"和"可以買賣的房"區隔開來看?>>

其實租金比較能反映當地工作者的收入水準與外來人口的數量,要拿來作為房價的參考價值是有問題的,例如台東的租金與房價與台北就完全無法比較,就算真的要以租金房價比為基準,那麼該以怎樣的數據為標準?每個地方不同的風土民情都會產生不同的收入水平....如果改以年度分析,例如1990~~2012台北市各年度的租金房價比來判斷或許會更容易判斷房市的合理度,但以上假設都只存在於學院模型系統數據中.

台北市的房價其實不是小市民拱出來的,也有國際資金與台商回流資金參予其中,這也是前幾年豪宅推案火熱的原因,對這些金字塔頂端階級而言,他們買房子的目的不在居住,比較多反而是基於避稅、炫富、結識名流的目的,這也是我不太著重台北市租金房價比的原因.

至於我所說投資要找租金房價比低的地區,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一個20坪的套房購入價約一千萬能以每月2.5萬元的費用出租,一年有30萬的房租收入,換算約3%的租金收益,這報酬率勝過銀行存放款利率,就會讓不少有錢人將錢轉往不動產牟取比定存更高的獲利,其公式大概就是盡量降低分母(購入房屋+裝潢成本)與提高分子(租金),但是這樣的思維與自住是相違背的,房屋自主比較重要反而是考慮周邊鄰居、生活機能與房屋裝潢的舒適,周邊鄰居素質要好,購屋時就不太可能選擇流動量大的小套房產品,反而會改選容易凝聚家庭成員的三房以上產品,相對鄰居才會單純的多、生活機能部分在自住上講求寧靜與方便,捷運宅反而不推薦(尤其是高架捷運,車子通過連你家牆壁都在抖動,捷運宅很多都是投資客出租上班族居多)、裝潢舒適度更不用提,預算愈多、住起來當然越像皇宮,但未來如果要轉手,開價要怎麼開?你的裝潢成本比鄰居多出4、500萬,買家卻嫌說隔壁行情一坪才60萬,你賣這啥鬼價格?

最後回答你提的問題,供不應求除了房租高漲外,當到達一個瓶頸,房客或許就會改往較便宜的地區做租房的動作,這解釋了目前台北市維持平盤、新北市房價租金火熱的原因.但是根據歷史循環,房市的過程往往是1.都市熱-2.郊區熱-3.郊區冷-4.都市冷.目前台北市的情況大概是走到第二階段,要看到台北市房價下探,前提恐怕必須是先看到新北市房市降溫.
~~安室奈美惠魂~~
一、人口需求
從主計處公布的歷年全年出生人數來看
民國82年 1993 325,613 169,486 156,127 15.58
民國83年 1994 322,938 168,444 154,494 15.31
民國84年 1995 329,581 171,118 158,463 15.50
民國85年 1996 325,545 169,484 156,061 15.18
民國86年 1997 326,002 170,047 155,955 15.07
民國87年 1998 271,450 141,462 129,988 12.43
民國88年 1999 283,661 148,042 135,619 12.89

第一波少子化大衝擊是在民國87年出生的人數,銳減了5萬人,以他們18歲成年來說,距離現在也不過剩5年了,所以可能不用等到10年後

為何要選18歲,因為這是唸大學的年齡,有不少私校大學附近的建案是打者【穩定獲利包租公】的誘因在引君入甕的
到時候誰唸這些大學就會是第一個問題,學校如果招生不足,只有轉型甚至倒閉,屆時附近商圈難道不會受到影響?房價不會受到影響?
文化、淡大、世新、銘傳都是好學校,但是能不能找滿人,真的是個大問號

還有昨天我和同事針對未來社會老人需求的問題討論了一陣子
有網友提出一個不錯的論點
現在我們看的到的、理所當然的商業型態,老人一多,可能會有所改變

星聚點、好樂迪,年輕人超愛,但是老年人頂多去去小吃店的卡拉OK
豪大炸雞排、各種碳烤、麻辣鍋等夜市型態文化主流,老年人未必腸胃受的起,反而清粥、清淡的食物會再引起流行

其它的差異你們自己可補足看看
這對現有的商業型態絕對會造成影響,當然人多聚集,交通便利自然區域房價水漲船高,但是難保未來因為人口趨勢造成的商業型態改變,不會有重洗牌的機會

其次談到
你老了退休後想要去住哪裡?

和一些人討論的結果,沒錯醫院附近確實對退休族很重要
但是那是對【已經再拖生命】的退休老人才顯重要

假設我們60歲退休好了(抱歉我是公務員,大部分是60歲退休)

問過很多人
都喜歡退休後希望在一個安靜、舒適、空氣佳的中南部鄉下地方生活
現在來說,只要不要偏僻到連7-11、全聯都找不到
因該都市和城鄉的差異還不致太大

我不認為我老了還會喜歡天天逛夜市、夜店、找刺激

OK這個住鄉下的時間有多久?
其實是可以討論的地方
60-80歲好了,那有20年的【時間+空間需求】我們會希望退休後在鄉下地方生活
75-80歲以後對於醫院的需求就變成【必須】的了
到時候可能大型醫療中心附近的小套房可能又會流行起來

所以這個範圍重點是
早退休,你對住都會的需求並沒有那麼大
但是你如果有病在拖,你對住都會的需求會非常大

以我奶奶、外公、外婆來說,拖生命的時間大約就是5年左右(常常必須跑+住醫院)
其餘的退休時間都是和正常人一樣生活的
你確定退休後一定住都會的需求會更大?

當然這些前提是必須建立在我們沒被對岸統一,如果統一了
那就是走香港模式
這時候你知道、我知道、獨眼龍都會知道,把錢拿去丟房地產不會錯

因為現在的香港就是,大陸很多貧困的鄉下地方的人都想盡辦法要擠進去,小孩一定要入籍香港
人口爆增,需求超大,你要他房價怎跌,這和現階段的台灣是完全不同的情形

所以少子化不是看工作機會,是看退休族的需求,因為這年輕人去督是打拼本來就是天經地義,歷久不衰,但是會真正影響未來都會地區人口結構的

是老人,真的!!
至於台商鮭魚迴流?我相信這個論點已經在多方不知道放了多少煙霧彈了
但是在目前看來,並沒有非常發酵
二月建商廣告狂打,現在一點聲音都沒有了
落葉歸根也要他認為你這裡是根阿,一但經過時間的洗禮,在外地成家立業了,他有那個必要一定要再回台灣置產嗎
可以評估置產的地方很多

回台只有一個目地,炫耀大家有能力的我成功回來了
現在來說
臉書POPO你的外國豪宅名車,一堆親友的推讚,老實說目地一樣達成,大家反而回更羨慕你的【超強】賺錢能力,而且外國你可以隨便掰,我也相信,因為不懂
那個針對我個人的揶揄,抱歉我就不回覆了以免落於口舌之爭

攸大大 wrote:
,...(恕刪)
至於我所說投資要找租金房價比低的地區,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一個20坪的套房購入價約一千萬能以每月2.5萬元的費用出租,一年有30萬的房租收入,換算約3%的租金收益,這報酬率勝過銀行存放款利率,


要入手的人,請再考量下面的問題,
(1)誰能保証不會有空房問題?
(2)每年的房屋稅也不用繳嗎?實價課稅只是早晚的問題。
(3)每個房客都會乖乖的按時交房租嗎?

再copy一下網路新聞.....
========================================================
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20日表示,東京長期以來房價漲勢不如租金,如今住宅市場投報率高達6%、7%,
========================================================

如果真的投報率高達6%,那有兩種可能
(1)日本人都不知道,等著我們鄉民去賺
(2)日本人都知道<不可能>的事

請各位自行判斷囉.....
毛毛小熊掌 wrote:
北台餘屋量速增 房市...(恕刪)
住展雜誌研發長倪子仁表示,台北市雖然餘屋總銷金額排名第二,達780億,不過北市的房價比北其他地區高出好幾倍,若以餘屋戶數來算,台北市餘屋量體並不算大。

裡面只提到台北市房價高,但餘屋數量沒提到,只有說數量不算大.......

攸大大 wrote:
住展雜誌研發長倪子仁...(恕刪)



那新北咧?

新北市餘屋量大,主要是今年區域推案暴量,今年前八個月,新北市已推出145個、總銷2546億元的新案,案量比台北市還高出1000多億,但銷售率僅4成,低於北市的47%,因此累計多達1514億的餘屋等待去化。

那桃園咧?

桃園方面,由於持續受到林口及新莊、中和攔截台北客戶的影響,外來台北客的成交比一直無法明顯提升,直接影響到去化速度,桃園地區累計餘屋戶數達4358戶、有近500億元的量體未售出,依舊居高不下。

跟據你這理論
新北跟桃園的建商應該沒這麼大膽敢亂開價呀
那現在怎麼會新北跟桃園也都到了歷史高點?

所以是不是建商已經聞到了風向
想要在泡沫前狠撈一筆呢?
不然為什麼明明賣不出去,開價又越開越高,這哪招我就不懂了..

~~安室奈美惠魂~~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