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ert001 wrote:
自辦都更本來就有了,...(恕刪)
自辦都更當然有,我有個朋友他們就是這樣成功的。
不過前題是,住戶的水準要普遍很高才行。
以大台北地區的現況,通常,我講通常啦,地主都是屬於水準很差的那一群,因為早期地便宜,阿貓阿狗都有可能當地主,不像現在門檻這麼高。
小弟這個社區,也住了些地主戶,你跟他們打過交道就會知道什麼叫做不可理喻...
所以自辦都更,難度極高,就是這個道理...
基本上一坪12萬的建築成本 是可以蓋 只是品質是否有辦法支撐到60萬的房價(之後也是要銷售部分)
是個問題
要視基地規模及品質 還有結構是RC 還是SRC 或SS 去評估
另外 還有資金來源 及風險管理 甚至 銷售等問題
至於一坪六萬 可能是要大公司發大包 基地規模大 然後售價只衝20萬以下的地區 可能才有機會
一般而言建商弄不起來 遑論個人自辦都更團體
除了更新後 自己住的坪數外 剩下的坪數就要銷售掉
來償還 營建費用 搬遷費用 興建期間的房租費用 都市更新顧問公司費用 及 估價費用 等問題
其實有實務經驗的站友 應該知道
其實都更為何幾乎都是建商在辦
1.資金:大部分的住戶 無法或是不願 背負 龐大債務 或是 先行出資
2.人性:就算是自辦都更,每個人對於分配坪數及比例還有價值認定一樣需要很長時間去協調,誰願意做這樣的工作?通常好幾年而且需要很多資金及資源去整合住戶意見
其實問題回歸於人性本身
很少人可以無私地 出資 出力 花時間 然後還可能背負其他住戶懷疑的眼光 跳出來自辦都更
說到都更 大家都很會說 但是誰願意先站出來付出? 案例少之又少
其實我認為 由建設公司 來推動 對住戶而言 其整合速度、專業度及風險都是有利
不用出資、還有租金搬遷補償,又不用負擔銷售風險(部分坪數賣掉還貸款及共同負擔)
只是必須有公開的資訊 讓建商賺取合理利潤 而非超額利潤甚至暴利
會是未來比較可行的方式
twlamer wrote:
這不是悲觀,是人性跟現實,連住戶不用拿出現金,建商幫你把房子蓋好就可以吵成這樣了,
要每戶住戶掏幾百萬或上千萬的資金出來,那不吵到翻了?
別跟我說政府出錢,那一定會有人喊這是不公不義的徵收..........................(恕刪)
正確.
現在哪個等都更的有哪個想拿出錢來都更的?個人還沒聽說過,
這也是以前我常講一件事,幾十層大樓的住戶,土地所有權很小,幾十年後,
房子老了,就算要都更,也會因沒辦法在往上蓋(不可能每棟都蓋成101吧?),所以建商一定要收錢,
到最後?呵呵...一定更不成,除非像是帝寶或是大直那些水岸豪宅的,
住戶才有機會與"能力"去"自費"重新蓋過.
還在想CP值嗎?世界上沒有所謂物超所值的產品,但高價卻也不一定就能買得到好產品.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