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的土地持分因為都更後戶數增加了~所以分母變大~資產變少了
原本都更條例是為了老舊社區~因為公共設施不足或是建築物老舊不堪使用,而立法加速都市建設的更新
而倍受爭議的過門檻強拆~原本的立意也只是用來加速舊社區的更新
但~在台北市因為素地幾乎都沒了
建商只好利用都更來搶地~有些都更案例~建築物都還在使用年限內~反而某些真正需要都更的地區因為地段不好或是捷運沒在附近~建商都不碰
A127820589 wrote:
奇怪~都更後的戶數增加不是很正常嗎?
建商拿去賺錢又怎樣?
不然慈善事業嗎?
重點是換到新房子吧!
就算扣掉公設坪數比之前少也沒差
因為舊公寓不管是隔間裝潢都很糟糕
新房子住起來不一定覺得比較小!
再來舊換新
以現在建築技術來說
結構絕對比幾十年前的舊公寓好!
再來有電梯有車位有公設
生活品質提升不是很好嗎?
也許要負擔管理費和稅金
但是跟買新房子的負擔比起來.....
如果真的不想坐電梯不爽停車庫
就賣掉然後再去找無電梯無車庫的老公寓住
還可以賺現金
多爽啊!
原有30戶...
都更後加上可以蓋得比較高
變成有150戶了~
蓋房子的可以分120戶,但原來的30戶卻每人只有一戶
你願意嗎??
更何況是透天戶~~
自己想想吧,不要事情沒發生在自己身上;
然後在那說風涼話~~~
小熊維尼~Winnie在哪裡!?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