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子不外乎自住與投資兩種
自住又分換屋與新購
不論新購與換屋 難道買之前都沒有預算或是基本的行情概念?
房市看空的人絕大部分不是真正有需求的人
真正有需求的人會以該時間點去以該時間點的合理價位預算去購買
試想已臨界購屋需求的人 會有時間去等房市落底嗎?
況且這種人通常購屋的用途還是以自住居多而且沒有回頭路可走
舉我自己的例子 12年前當時未婚年輕的我 以12W/P的價錢買在尚未完全開發的下南崁
40P(權狀)連同車位總價460W 當時房貸利率約4%~6%左右
2008年金融海嘯 該區域中古平均房價在8~10W/P 偶後伴隨桃園藝文特區緩步回漲
至去年因換屋需求 賣價仍是當初所買的價錢 等於是這10年之間的房價波動都與我無關
試想若我無換屋需求 直到貸款繳完 所有權真正落我口袋 再住到我老死
不算多 以台灣的國家人民平均壽命來算 我保守估計沒意外的話大概還可以撐個20年
等於我買房下去自住 30年間的房價波動都與我無關
對一個真正買房的自住者而言 30年後的房價 有人會去考慮到嗎?
只要是買到自己心中合理的價位 房價的波動對自住者是無效的。
相逢自是有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