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請問"房市小牛"的職業到底是?

我想,之前有人講的好,只要沒有人去找仲介看屋,房價就會自然就會開始跌了~
每天一堆人來看屋或出價,哪個屋主會想降價??

就像現在租房子或租店面一樣,放個幾個月沒有人來看或租不出去,自然屋主就會降租金了~,誰想跟固定租金收益過不去,沒出租空著,就是虧損~

買賣房子自然是這樣,現在也許量縮了,可是像中古屋的物件卻少到不能再少了,尤其是捷運附近,所以量縮也是很正常~

現在看來小咖投資客有些縮手,但是房仲還是比小7還多,表示看屋的人還是很多,看版上想買的人也還很多,只是想等降「好幾成」來買~

其實我感覺所有的「投資」都是「吹泡泡」,都像是在買「未來的價錢」,像期貨或是股票的「本益比」,不只預售屋是賣未來價,現在的「舊屋」也都馬是在賣「未來的價錢」,這也是大家都不希望「泡泡破了」,泡泡破了就是「通貨緊縮」,似乎未來就只會更慘,當大家都悲觀時,事情也許就會如大家想的「越糟」,所以高明的政府應該就是,也應該是「吹泡泡高手」,要會吹「很多永遠都不會破的泡泡」才好吧~,但現在「五都」應該有五個泡泡,卻只有一個「超級大」~也代表「碎型」的「貧富不均」吧~

yunyunhome wrote:
台北,尤其是台北市發...(恕刪)


你這種大地震 連台北市 都變成大台北湖
芮氏規模要超過多少才有可能發生我不清楚
不過我想應該超過8以上才有機率發生

我只要假設芮氏規模大概在6.5~7之間 (跟你說的比起來 , 我這種比較有機率發生)
台北地區的房子大概倒1X間左右
幾百間舊房子有裂痕出現

這以這種CASE來看
假如有發生的那一天
我覺得民眾的危機意識會提高
認為現金比較好
畢竟流通性高
應該會一窩蜂的賣掉手頭上的空屋
到時房價會漲還是跌你認為呢?

我對台北市的高房價沒意見
畢竟他是首都
但是看不慣C段的房子
賣A段的價錢罷了

pdafight wrote:
我並不特別看好明年的房市,但虎大的文章確實感覺比較理性些,
至少能夠提出數據等資料,總比一直無道理的唱衰房事言之有物


我倒是覺得用那些似是而非的數據誤導人,還不如那些直接講明了就是覺得會漲會跌的人來的好,
起碼它們清楚表明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拿一些似是而非的數據誤導別人,這種文章聽起來乍聽之下很有道理
等細細的看才發現根本就只是東湊西湊應湊出的結論。
用假理論去誤導別人我覺得比較可惡,以前很納悶網路上的假的流言為啥有這麼多,現在真的見識到真的有人很努力在寫這種假的流言而且還假裝引用數據。
哀~~~

基本上我不關心房產,也不知道對錯,
但意外看了幾篇文章後,
我只能說佩服虎先生的EQ,
不管虎先生是否真的有實力,
但以氣度及用字遣詞的部分相比之下,
起碼他比多數人具備了成功的條件.

以上亂入
無論是什麼職業,應該確定是網路成癮者
房子確實不像人心那麼容易浮動,SRAS時價錢只有現在的一半,當時乏人問津,法拍屋3拍4拍都沒人要

跌的時候沒人買,漲的時候一堆人才想買房子,其實房子一直都在那,它並沒有任何改變.


我的房子已經在10月賣了一間,賣的原因只有一個,薪水階級是最大的租屋來源,薪水不涨牽動房租不涨

而房租是支撐有屋者最大的支柱,以我現在租的房子房東要賣5000W,我租6W 投報率低於1.5%,我還有

數間房子(含店面)跟土地,以前租金的投報率有3-5%時,要撐多久都無所謂,只是現在的投報率.....口

袋深是一回事,但是要有別以往從自己口袋掏錢貼確時有點不習慣,不過就算房價一直跌,要稱10年20年

都不賣也不是難事,賣了一間獲利了結,順勢而為租更新更大的房子,2手都有侍機而動.


明年下修15-20%確實有可能,但現在選舉別被平均值唬了,經華區及捷運站方圓100公尺價格不會鬆動,

這幾年的房市多頭,老公寓的價錢是被不斷的比價比上去的,而持有這些老公寓的人,經濟支撐度也較

薄弱,反正之前镸不少被殺一點價還有賺,底盤如果鬆動,相同的比價效應也會牽動經華區及捷運站方

圓100公尺房子下滑,只是這要好多年後,如果有一天經華區的房價腰斬,到時大家要討論的是工作跟吃

飯了,政府打房??算了吧!!選舉時候搞搞花樣,最後所有政策還是要立法院通過,立委都是房產土地大戶

,為民喉舌我相信,砍自己手腳的我沒看過,空與多市場會決定,順勢而為吧!!!


無聊浪子 wrote:
2.2008金融海嘯 發源地美國的利率是多少?
美國就是低利率 然後告訴每個人 利率這麼低 趕快趁現在可以買個房子
不管你的收入多少 都可以買房子 趕快買房子 最好不要只買一棟
果然大家被洗腦成功 不管自己是打零工的還是領多少月薪的 大家卯起來買房子
後來的影響是什麼?

在危機之前的數年,低利率和大量美國國外資金的流入創造寬鬆的信貸條件,為房市暴漲加油添火,並鼓勵負債融資性消費。美國家庭擁房的比例從1994年的64%(自1980年以來就大約如此)到2004年的史上最高水平69.2%。次級抵押貸款對家庭擁房率和整體住房需求量的增加作出了重要貢獻。

唬大說 大家多買房子可以刺激經濟發展
唬大說 瘋狂印鈔票的年代,借錢買資產才是正道
事實上是 大家都貸款買房 大部分的收入都拿去繳房貸了 哪來的錢去做其他消費
大家都不消費 社會經濟怎會流動活絡?
民眾消費趨於保守
沒有顧客上門消費 老闆不需要這麼多員工 於是就有裁員潮
被裁員的人 沒了收入 無法繳房貸 於是破產 房子被拍賣
2008金融海嘯不就是這麼來的嗎?


說的真好, 房產是高單價的商品, 大多數的資金押在那邊只會降低貨幣的流通性

經濟要好, 貨幣的流通性就要高, 現在政府說明年要靠內需市場來撐, 我看難囉~

而且 全台房價都漲了, 並不代表你賣掉房子後可以買到更好的房子

除非是都市發展的關係而產生的漲價, 那才真的是有價值

如 早期的西門町到現在的信義區, 20年前誰會想買信義區的土地阿

真的很期待政府出來砍大刀, 但這種事並不會發生~ 唉
小弟我去年有買房,但是對於房子我是偏空的一方, 只是我認為它是很緩的緩跌, 不過每次看虎大的文章

我又覺得好像很有道理, 因為往往他都能提出蠻有說服力的數據,而不是一昧的喊多多多,空空空...什麼

東西都提不出來.人口越少房子蓋越多致空屋率變高,我覺得這個比較沒辦法說服我個人, 因為我們一家五

口,就有兩棟透天,一間大樓,台南還有一塊地,其中的一間透天還沒住人. 有土斯有財可能是我們家傳統觀念

,只要能力所及又有閒錢,就會繼續購買不動產.我會看空,單純只是因為它漲好大一段多頭,就像股市一樣,

漲漲跌跌才是常態,但是我只是門外漢.單純猜測而已
台灣的房屋稅那麼低,吸引了一堆有錢人爭相囤積房地產保值.....也連帶地使得房價越飆越離譜!

明明是不容許被囤積的東西,卻因為政府被財團綁架而眼睜睜的看著"全民瘋囤積"!

任何供給有限的東西,只要被不當的屯積,供需自然就會不平衡,價格失調是顯而易見的!

如果台灣的房屋稅向美國一樣,每年1~3%,長期持有房地產的成本將會大增,囤積行為便不容易猖獗

版上有很多人自豪手上有多間房產,並且都說有房客在幫他們繳房貸,沒甚麼好擔心的!

這種利用偏差政策,囤積民生物資,佔了便宜還賣乖,其實是有點勝之不武的

.........................................................

如果實價課稅,稅率調高後,大家還能夠把房產當收藏品一樣擺的話,那才算是真的"口袋深不見底"

不然,一個供需失調的市場價格,有甚麼好討論的呢!?
其實我覺得虎大的文章,很有見解。

大部份與個人不謀而合

只是此版多是尚未買房者,難免忠言逆耳…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