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建商財務狀況都非常好,別想等建商拋售了!(有數據為憑)

散戶投資客都是滿手現貨之後才找理由加強信心。
例如買了股票,就會一直關注該公司的正面消息,營收創新高之類的,
負面消息一律自動無視,產業前景也自動無視。
虎大的情況大概也是一樣,
滿手現貨之後,
每天很認真找正面的資訊強化信心,證明自己投資沒有錯,
一邊找,一邊分享,帶大家許多歡樂,要給予肯定。
留七分正經以度生,留三分癡呆以防死。
aaronliu0719 wrote:
這樣的數字除了說明建商缺錢且滿手存貨賣不掉之外,還能說什麼
也不是這樣說,要解讀建設公司財報,要先瞭解建設公司的營運模式。

滿手存貨是沒錯,不過還沒蓋好的怎麼賣?
存貨有土地、在建工程、餘屋,以這幾年房地產的景氣來說,餘屋佔存貨的比重很低,而以大台北來說,土地價格高,所以土地存貨又佔了總存貨的一大半。

以一個總銷100億的案子來說,毛利率40%的話,成本60億,以遠雄來說,短期借款佔存貨的45%左右,所以60億的成本裡,借款佔了27億。以大台北的建案來說,通常會先預售,完工後交屋,假如有4成預售的在完工後馬上交屋,以貸款7成來算,100億x40%x70%=28億,拿去還銀行剛剛好。

所以要等建商拋售,可能要小型建商,大型建商尤其主推大台北地區的,未來1、2年要交屋的都是去年、前年預售的,預售超過8、9成的比比皆是,只要有個4成買主交屋,建商就沒負擔了。

不過建商的命脈在銀行,因為建商的存貨通常變現不易,只要銀行立即縮銀根,大部分的建商都要倒,不過呢...銀行幹嘛要這麼做呢?只要有借有還,銀行幹嘛跟錢過不去呢,況且政府也不允許銀行這樣亂搞。

不景氣影響的是建設公司的股價,因為獲利來自營收,不景氣建商推案量就會減少,營收就會減少,這就是為什麼一堆今明兩年還可以賺一個股本的建設公司股價只剩4、50的原因。
台灣在短期的未來已經確認會超越日本成為全世界最老的國家。

現在生產線都在國外、台灣本地無就業機會的話。人口外移會更嚴重、移民潮嚴重。

幾年前大批台灣人去中國投資炒房。 加上台商轉移到中國帶走多少消費力。

愛爾蘭是台灣的借鏡。不過愛爾蘭人口初生率是歐洲數一數二
賣的掉 就是賣的掉

賣不掉 就是放在那等人買

需要這麼關心嗎??
虎哥您辛苦了

辛苦您不要有兒女才好

不然也是一輩子都買不起房

然後去住橋下才好...

拍拍喔

你慢慢在這邊畫唬爛吧 我不跟說了 掰
別說下輩子;上個說中國不會開放的這輩子都沒過完哩
我的看法是越是體虛的傢伙越是喜歡耀武揚威
好想他不說自己強現實就會露出來一樣
慢慢來~我沒房子一輩子都無妨
蓋了賣不出去就有差了
我有的是時間等你拋售

更別說財務狀況的真實有幾個人知道了

阿宗!!! wrote:
虎哥您辛苦了辛苦您不...(恕刪)


虎大...怎麼每次被專業人士吐槽就不見了???
快點出來回應一下呀!!!!
應該修改條例
完工入帳需以直接成本提列存貨或轉登為資產,這已經是我個人能接受的最大限度了

管銷支出應該全歸費用,精實查核! 該下市的就下市

亮哥+ wrote:
先說我對財會外行,不過網路找到一段流動比率的注意事項:

=======
流動比率高,一般認為償債保證程度較強,但並不一定有足夠的現金或銀行存款償債,因為流動資產除了貨幣資金以外,還有存貨、應收帳款、待攤費用等項目,有可能出現雖說流動比率高,但真正用來償債的現金和存款卻嚴重短缺的現象,所以分析流動比率時,還需進一步分析流動資產的構成項目。
=======...(恕刪)



存貨?
存貨價值的認定呢?
存貨可以馬上直接變現嗎?
自己喊的一坪100萬跟一坪80萬.一坪20萬可是差很大..
融資貸款有多少?
淨資產有多少?
請願取消林鄭家族的英國護照.https://reurl.cc/VaWZqQ

阿宗!!! wrote:
虎哥您辛苦了

辛苦您不要有兒女才好

不然也是一輩子都買不起房
...(恕刪)


記得他有說過養小孩的缺點

所以不養小孩

他應該是養啞巴兒子

只是最近急著把啞巴兒子賣掉,所以天天狂發文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