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ronliu0719 wrote:也不是這樣說,要解讀建設公司財報,要先瞭解建設公司的營運模式。
這樣的數字除了說明建商缺錢且滿手存貨賣不掉之外,還能說什麼
滿手存貨是沒錯,不過還沒蓋好的怎麼賣?
存貨有土地、在建工程、餘屋,以這幾年房地產的景氣來說,餘屋佔存貨的比重很低,而以大台北來說,土地價格高,所以土地存貨又佔了總存貨的一大半。
以一個總銷100億的案子來說,毛利率40%的話,成本60億,以遠雄來說,短期借款佔存貨的45%左右,所以60億的成本裡,借款佔了27億。以大台北的建案來說,通常會先預售,完工後交屋,假如有4成預售的在完工後馬上交屋,以貸款7成來算,100億x40%x70%=28億,拿去還銀行剛剛好。
所以要等建商拋售,可能要小型建商,大型建商尤其主推大台北地區的,未來1、2年要交屋的都是去年、前年預售的,預售超過8、9成的比比皆是,只要有個4成買主交屋,建商就沒負擔了。
不過建商的命脈在銀行,因為建商的存貨通常變現不易,只要銀行立即縮銀根,大部分的建商都要倒,不過呢...銀行幹嘛要這麼做呢?只要有借有還,銀行幹嘛跟錢過不去呢,況且政府也不允許銀行這樣亂搞。
不景氣影響的是建設公司的股價,因為獲利來自營收,不景氣建商推案量就會減少,營收就會減少,這就是為什麼一堆今明兩年還可以賺一個股本的建設公司股價只剩4、50的原因。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