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summer wrote:
等了好久,終於有人再...(恕刪)
我覺得那些人...跟名嘴一樣,
投資有階段、波段、種類、項目..等,
說得頭頭是道講的都是概念,
景氣好也有人失利,不好也有人獲利,
長期的觀念要到自己蓋棺論定才能結算,
波段有賺有賠看每年存款有無增加比例來計畫了。
AES wrote:對啊,所以我看不懂樓主的觀點,房子到底是買來住的,還是買來放的?即使20年前的1塊錢放在銀行到現在,比放在仁愛路房子還有價值,那結論是怎樣?是說明錢放銀行20年比買房子來住20年好?
這種例子,就讓我想到銀行的理財專員,算基金的報酬率時,總是把最高點減最低點,也就是取報酬率最大化,當作廣告。
誰有保握,買房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
又誰有保握,買會大漲的地點?
樓主要說房價不合理我沒意見,但舉的例子很沒說服力,即便住仁愛圓環房子的投資報酬率比錢放定存還差,那又如何,人家好歹也在裡面住了20年了呀,更重要的是,免費住了20年後,還跟你放銀行的總值一樣,所以樓主舉的到底是正例還是反例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