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 告訴您 , 房市的真實現況 *** 好好想想 , 別被唬爛的人騙了


metallica wrote:
我覺得人口的變化應該會影響房子的供需,
所以我還在等,
現在少子化的衝擊已經到高中階段,
現在各大學都在挫著等,
印象中去年還是前年的出生人數只有16萬左右,
這數字有多恐怖!
大略比方一下好了﹝不是那麼精準﹞
意思是台灣的國立大學一般可以收納2萬人好了,
這16萬的新生兒不但每個都可以進大學,
而且不管考多差都有極高的機會進國立大學,
請大家去看看內政部的人口結構資料吧!
20-24歲的人口數比30-34的人口少了50萬,
越年輕越少,
現在空屋率有多少?未來除非有移民人口進來,
空屋率會有多少?
...(恕刪)


坦白說我是蝸牛一族,今年才開始看房子。
真的,我也是產生這樣子的想法。

六年級的人數總人口出生數:3,930,102
七年級的人數總人口出生數:3,536,189
八年級的人數總人口出生數:3,133,666
九年級的人數總人口出生數:2,123,029
(資料來源內政部人口統計)

六年級和七年級少了四十萬人口,大約估計男女一半一半,買房的人數也就少了二十萬戶。
還不含家中已有房子的人繼承或換房。
都更一直在做,以台北市忠孝東路五段為例,原本一幢十間公寓,改建後至少2倍。

當物品供過於求時,請問物品漲還跌?

以上指的是一般白領階級能力的房子,如果我想買帝寶想等跌大概只有先中威力彩才有機會。

wei5712 wrote:
現實的發展決不會因這裡而改變....


但是能提醒一個人不要被一些言論導致衝動購房也算有所用。

et888 wrote:
小弟也是土生土長的台北人,20幾年前老爸在大安區的邊緣置產,

一戶將近400萬。前年同棟正樓上 一戶22XX萬賣出。

這樣好像就超過4倍了.....(恕刪)


從這個角度來看是沒錯,但是從收入跟經濟成長的角度呢?

過去20幾年,經濟成長遠大於現在,而且是貨真價實的靠對外貿易成長所造成的,但是現在的經濟成長數字有多少是靠蓋房子蓋出來的呢?

此外,我相信你老爸現在的收入跟20幾年前比應該也有數倍的成長吧。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20幾年前利率是現在的好幾倍應該有8%以上吧,貸款最長大概15年吧,若你爸在20幾年前,用現在的利率和貸款條件,搞不好直接都可以買1000萬的房子了。

有發覺利率跟貸款條件的可怕之處吧,若政府以後來個房貸利率0%,貸款年限30年的話,我相信未來20年有機會再往上成長4倍沒問題。
kidd9876 wrote:
錢本來就是越滾越大
...(恕刪)


唉... 如果現在在精華區買房的大都是您所說的這種, 房價真的要跌了...

以前的台北和現在的台北, 在世界上的角色已經不一樣了, 現在和不久的將來的購屋主力
對台北的看法和20年前也大不相同, 對他們來說房產代表的是未來, 如果必要,
一生才會壓在看好未來的地方, 個人的力量終究無法抵抗時代的洪流
上一輩如果用過去獲勝的經驗絲毫不修正的把錢繼續壓下去, 風水真的會輪流轉!?

我身邊的長輩, 朋友的長輩都剛好去年或前年在賣房, 或許不賣能賺更多吧
但能安全下莊或許是耳順之年最重要的事了...

BTW, 一直覺得吃掉定存的通膨大怪獸是比房價泡沫還巨大的謊言XD
(理財專家只會洗腦漲的東西, 對於跌的東西卻絕口不提
以前買39吋類比電視的錢, 現在可以買4核電腦, 智慧手機和42吋LCD...
衣服變便宜了(最近U牌Z牌都來了), 吃異國料理也比前便宜方便等等
至於民生必需品的漲很難一言而盡, 簡單的說炒作成份大, 供給不足成份小)
小弟也是台北人,爸媽的房子25年過去大約增殖9~10倍吧
你說30年後會不會漲個4~17倍,17倍太過誇張
200萬的10倍不過兩千萬
2000萬的10倍就已經是兩億
幅度一樣,但是間距就大大不同了
從前台北市空地多,可以做的建設也多,話題自然也多
對於未來,小弟認為仍然是緩慢上升啦
但要跟從前的空間比,小弟也不認為有這麼樂觀

樓主所說都是目前的現況沒錯
只是這些放無薪假的公司老闆們,是真的沒賺到錢嗎?是賠到要脫褲子走路了嗎?
2000萬以上的房價,絕對不是一般受薪老百姓可以白手起家的
所以放了無薪假又如何?裁員又如何?
不論如何,一般的受薪階級還是只能在旁邊看戲
漲的時候罵,跌的時候在旁邊落井下石
說穿了買不起的還是買不起
否則如果現在正是修正的時間,不正應該是自住客進場的時機嗎
不然到底是要景氣好的時候進場還是景氣差的時候進場?

現在的經濟模式也跟從前不同了
莫名的就爆一顆來拉個肚子
哪天就借你個幾千億紓困
各國藏多少未爆彈你知道嗎?
爆了一顆要爆多久,你又知道嗎?

真實的現況就是星期五六日去路上的餐廳百貨,旅展電腦展走走
看看路上的名車,看看路上的奢侈消費有沒有變少
如果大家還是可以卯起來預購一支4S,幾千元的牛排
幾萬元的包包,幾百萬的雙B
然後說新聞上報導景氣有多差,歐洲有多少危機
又如何?王品還是大賺,旅展電腦展又創新高
uniqlo明年又要展幾家店,台灣ZARA怎麼又是全球第一
從這個角度來說說,景氣是好還是不好?

dickensking wrote:
小弟也是台北人,爸媽的房子25年過去大約增殖9~10倍吧...(恕刪)

不同時間 (高檔 vs. 低檔)開始去計算, 算出來的報酬就會不一樣..
25年前是 民國 76 年,剛好是不景氣谷底價, 剛核定信義計畫區來刺激景氣, 預售屋20萬元/坪,
然後股市房市狂飆到民國 79 年,
現在 信義計畫區25年中古豪宅要 200萬元/坪?
請大家想想現在是高檔還是低檔????

(台灣國民所得從1965年203 美元-->1980年2155美元--> 1990年7332美元 -->
2000年13900美元 )

633 以來, 薪資收入、產業結構、景氣跟願景、人口結構.....都越來越差了吧
未來如此成長的機率有多大??
這波上漲是遺產稅稅率從2009年1月12日由50%降到10%所以有錢人把錢弄回臺灣來炒作房地產
未來有如此機會的機率有多大??
dickensking wrote:
王品還是大賺,旅展電腦展又創新高
uniqlo明年又要展幾家店,台灣ZARA怎麼又是全球第一

這些打的是平價奢華旗號吧
iamala wrote:
BTW, 一直覺得吃掉定存的通膨大怪獸是比房價泡沫還巨大的謊言XD...(恕刪)

不然誰要買金融商品?
「隨便買、隨時買、不要賣」,也是錯誤的作法。
說的全部都是次次要的...


次要影響房價的是 銀行

銀行對於某人的房子鑑價多少

銀行願意借某人多少


最主要影響房價的是 人性

當某人是買家的時候 都在想些什麼

當某人是屋主的時候 又在想些什麼



誠實面對吧
買自己薪水能負擔的房,就是好房。
用一輩子當奴才也買不起的房,就是爛房。
六年級的人數總人口出生數:3,930,102
七年級的人數總人口出生數:3,536,189
八年級的人數總人口出生數:3,133,666
九年級的人數總人口出生數:2,123,029
(資料來源內政部人口統計)

這個數據很棒喔


====================================================
台灣未來已經沒有以前歷史經驗的條件了

以前是人生的很多
現在越來越少

有土斯有財的概念 很久就根深蒂固

我現在住的地方 三十幾年前 只要十幾萬就可以買到 最近附近同樣條件的房 已經變成兩千多萬成交了
尤其是最近幾年漲的很誇張,三年前一樣的房子,兩間一樓兩間二樓連再一起成交價是1500萬
前幾天一間一樓(十四坪,地點在新莊中港大排附近的公寓)成交價是一千萬

人口開始變少,房子需求減少,這個價錢也許就是歷史天價
房子是曾經跌過的1990那一波 就是跌的


家中長輩 也是有土施有財的概念,民國五六十年代買了很多農地,跟透天住宅
目前環狀線的捷運站 離這些不動產大概150~500公尺之間的範圍,農地都市更新後都是建地
但在我看來這也是歷史高點了,不過老人是不會想賣土地、房子的。
他們的這種翻了N倍的情況也不可能再複製,環境時空條件不同了。

類似我這種狀況的,我家族的人很多都是這樣,小孩子根本不用煩惱買房的問題,還有多的房子出租
但出租市場確實受到影響很大,比較不景氣那段大概有五~六成租不出去

我是六年級生,身邊的朋友也很多都是這種類型的,家裡生的少,父母都有自己的房,根本不用煩惱房子的問題,起碼在我身邊來看,房子是超級供過於求的,尤其是等90的人要結婚 那時候情況應該會很明顯

版上好多訊息在談論房價,但是就沒提到"人口減少"的問題,這才是重要的關鍵
房子在大台北區,不是需求大於供給,是空房被把持住及房價薪水不成比例!洗腦那些年輕人結婚要有房,買房是累積財富,揹高額房貸是成熟負責任的表現,最後外加通膨效益房價只會往上。。。說到最後,不過是要人接貨吧!其實,房蟲們只要敢訂二十年保證價格,我想房子真的會不夠賣?可能嗎?
dickensking wrote:
小弟也是台北人,爸媽...(恕刪)


通貨膨脹 財政赤字 貨幣貶值策略 不去約束的話

不要說漲17倍 漲170倍 都有可能

錢這東西 只是工具 大面額的錢都是紙做的

看一些財經專家說 解決財政赤字 貨幣貶值是不錯的策略 內心就很 e04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