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154 wrote:
那些保二保三的上市公司都是白癡,
力晶、奇美也都是白癡,
鴻海賺那種毛利也是白癡,
都來買房子就好了阿。...(恕刪)
您還真沒說錯,不是有個集團的老闆轉去跨足建築業了嗎?
很聰明的選擇,因為那行業動輒要有百億以上資金才有資格上桌去標案,結果毛利才幾pa...
但房地產就不同了,幾億可以,幾十億也可以,重點是動不動pa數都比代工好上數倍.
笨蛋才繼續完代工哩.然後建築搞大了搞壽險,這樣可以自己籌措更多資金來玩更大的,
也可以不再依靠銀行來貸款,避免被"收傘"的情況發生.然後哩,下一歩就可以準備買銀行,
然後轉型成為大型金控,到這時?就可以達到"不能倒"的情況了.
至於說現在的房子貴還是便宜?用車子來看,二三十年前的話,
一部BMW三系列不到百萬,現在?就算水貨也要一百多萬,
一部國產裕隆Nissan同型車不過才二十幾萬,現在?國產車老早就破百萬囉,
算算漲了幾倍?而當年所謂的百萬名車,現在應該多數是廢鐵了,
但若是買了房子?現在?應該已經是好幾部名車的價格囉,
當然,當年買的房子現在應該都已經很舊沒錯,但別忘了一件事,
當年並不像現在,動不動十幾二十層的大樓,所以相對於現在的大樓,
土地持分高很多,所以現在那些舊房子貴的是"土地"而不在建築物本身,
若單純以"房子老舊就不值錢"的看法來看房子,其實並不那麼正確.
當然,前面有提到一些不錯的例子,"地點"的興衰,說真的,這可能就要靠點運氣了,
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有機會看到都市計畫書等物... ^^
至於三十年後會漲幾倍?這樣的算法也許對,也許不對,時間未到沒人會知道.
說不定那時台幣大貶值,算數量也許還真的達到幾十倍,但台幣的實質購買力卻下降很多也說不定.
就算真的有漲到三十倍,萬一挑錯地點,也有可能到時還要虧錢賣哩.
變數太多,時間太長,並不是這麼容易推算滴.
切..M01真是臥虎藏龍,上次貼駕照,這次要貼VIP卡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