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潮和房價要分開討論
以新北市為例,現在成交區間大部分落在700~1300
一旦價位在這區間,屋況又不會太爛,銷售速度可是快得嚇人
以新婚來講,低於700的有,但高於1300真的很少,除非是擺明要三代同堂
其實想想也沒錯,七八年前房價低點時,大部分成交價也是這區間,還可能更低
重點來了,因為這些年薪水不但沒漲反降,某些人搭上買賣屋的便車賺了點錢
上班族依然苦哈哈繼續埋頭存錢
注意,雖然價位看起來是這樣
不過會讓人願意出手的物件真的不多
其實仲介整天說賣到沒房子好賣也不是唬爛
破千以上的舊社區稍稍雜亂,有的格局怪,有的管理有問題
曾經看過新北一級戰區的保全管理大樓,裡面居然有淡淡菸垢味(類似柏青哥和網咖的味道)
步行約15分鐘新社區則是公設比高的嚇人,總坪數快60,室內實坪30初頭,一坪開價33~35,讓人吐血的是98年屋主買一坪不到25
目前市場行情跟颱風過後的大賣場一樣
一顆70元的高麗菜沒幾個人買
一把15元的爛空心菜又讓人猶豫
消費者變成不買菜,或是接受爛空心菜
隔一段時間,空心菜一樣一把15元以內,70元高麗菜勢必得回到基本價位(大家買得起,且願意買的價位)
勸最近要買屋的各位,給他用力殺就對了,別客氣
什麼屋主很有錢、建商很有實力這種鬼話聽聽就好
內政部營建署昨發布第二季住宅需求動向調查,全國房價所得比九倍、平均購屋總價雙創新高;以地區來看,台北市房價所得比十六.二倍、平均購屋總價及平均單價均創歷史新高,即使奢侈稅導致成交量重挫,仍無法抑制大台北房價飆漲事實。
代表民眾購屋負擔的本季房價所得比為九倍,較上季增加○.七倍。但相較於去年韓國全國房價所得比僅四.四倍、英國五.二倍、美國三倍、澳洲六.一倍、紐西蘭五.三倍,負擔仍相當重。
根據中華民國住宅學會統計,二○一○年國際知名城市的房價所得比,美國紐約六.一倍、英國倫敦七.二倍、澳洲雪梨九.六倍、加拿大溫哥華九.五倍、韓國首爾九.一六倍,台北與國際都市相比,房價所得比沉重許多。
---------------------------------------------------------------------------------
上述紐約、倫敦、首爾這些城市的經濟實力都比台北市好,但他們的名眾負擔房價比率卻比台北名眾低的話,那台北市真的是被很厲害的經紀人一手打造的頂級名模,而那些經紀人,就是建商、媒體跟不敢打房的政府。
PS: 很多國家的大城市,都是歷經過強力打房階段才將房市回歸正常,所以打房只是看政府敢不敢打。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