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30年房貸又如何?

對阿
小夫市長任內賤價賣了好多的土地給某建設公司
這個某集團也是小夫市長的大大大金主


Player wrote:
沒錯,但是台灣人很健忘,應該回頭想想,國有地賤賣,是從何時開始的?

tamkang6 wrote:
拜託去翻一下經濟學課本好嗎
瞭解一下獨占、寡占、獨占性競爭、完全競爭的定義
每一項商品或勞務因其需求性而有不同的價格彈性
而每一筆土地及房屋都不會是一樣的
怎麼說是寡占呢?
...(恕刪)


經濟學課本列的那些,都是經典模型
實際的市場,或多或少會跟經典模型有些差異
如果你拿這些差異硬要說不適用某些模型
那這些經典模型永遠都沒有適用的時候,這樣說你可以了解嗎?

台面上那些占有台北大片土地的少數財團,當他們可以因為"佔大片土地而決定土地供給"時,這就已經符合寡占的意義了,硬要就獨特性成份去規避這個特性,我覺得經濟學可能沒有念通哦

一個市場如果存在市場失靈的現象,政府不應該針對市場失靈做一些政策出來嗎?
再次看到你寫了那麼多,但依然都是提一些和市場失靈無關的東西
這對市場失靈的房市來說不是重點,我的感覺是又失焦了...
這串討論主題是在卅年的房貸
我又沒有定焦在市場失靈
何來失焦可言?
你又何苦追焦
雖然沒有數據可以支持
但臺北除了各級政府機關持有土地之外
我相信絕大部分的土地已經為私人所持份
能夠建的也建的差不多了
望眼所及都是滿滿的建築物
你要說"少數財團"的"佔大片土地而決定土地供給"
我是覺得你實在是誇大了
也很少人在臺北市購屋只鎖定在新成屋或預售屋
臺北市的房屋價格上漲
我個人認為投資客的因素應該佔大部分
購入房屋稍加裝潢就可以加價售出
一再的重複這個行為
再加上仲介服務費墊高了價格
使得一般的個人在出售房屋時
也想因此而有超額的利潤
而政府限制兩年內交易的奢侈稅
已經是為遏止投資客做岀對策了
至於建商推出貴鬆鬆的新成屋
在供給數量少而需求者多的情形下
一般的消費者可以不買單
而說實在的在數十年以來
臺北市的新成屋本來就是給菁英族群的
不是現在才出現的現象吧
只是有心人從中挑撥政府與人民的題材罷了
現在的臺北房市的交易數量已經下降了
我相信投資客還會觀察購屋者的態度
沒有量就沒有利潤
我相信小投資客會先撐不住
而政策並不是本月宣布下個月就奏效的
要給市場一些時間
何況奢侈稅還未正式施行


Maine wrote:
經濟學課本列的那些,都是經典模型
實際的市場,或多或少會跟經典模型有些差異
如果你拿這些差異硬要說不適用某些模型
那這些經典模型永遠都沒有適用的時候,這樣說你可以了解嗎?

台面上那些占有台北大片土地的少數財團,當他們可以因為"佔大片土地而決定土地供給"時,這就已經符合寡占的意義了,硬要就獨特性成份去規避這個特性,我覺得經濟學可能沒有念通哦

一個市場如果存在市場失靈的現象,政府不應該針對市場失靈做一些政策出來嗎?
再次看到你寫了那麼多,但依然都是提一些和市場失靈無關的東西
這對市場失靈的房市來說不是重點,我的感覺是又失焦了...
tamkang6 wrote:
拜託去翻一下經濟學課本好嗎
瞭解一下獨占、寡占、獨占性競爭、完全競爭的定義
每一項商品或勞務因其需求性而有不同的價格彈性
而每一筆土地及房屋都不會是一樣的
怎麼說是寡占呢?...(恕刪)

台灣目前真正屬於"寡占"的,應該就是"中油"與"台塑",
反正一個一直有個"法定盈餘"的限制,那另一個成本低沒限制的只要"默默跟著調油價",
前者被飆得要死,經常被拖出來檢討,後者沒便宜到哪去,卻還可以不用被盯,
反正整個國家就這兩間,不買也不行.照說,這才是現實市場中的"寡占".

噗...變成我離題了... ^^
切..M01真是臥虎藏龍,上次貼駕照,這次要貼VIP卡了..
其實喔
中油及台塑還不算典型的寡占
而算是經濟學上的雙占市場
也就是雖然有兩間公司可選擇
但事實上與只有一間沒有二致
因為他們幾乎沒有價格上的差異(競爭)
雖然實際上他們提供的油品並不完全一樣
中油出品的汽油是以直餾重組油為主
而台塑的汽油是以重油裂解之裂解油為主

寡占在台灣比較典型的例子應該是電信公司
雖然各家提供的服務及費率不相同
但原則上是提供語音電話的撥出與受話
有幾家還有網路服務的提供
電信公司的特色是變動成本遠低於固定成本
在會計學上的觀點
一旦固定成本回收
日後的利潤將相當驚人
而以經濟學的觀點而言
會忽略長期固定成本
(會假設為零,因為雖然物有折舊,但帶來的收益不減..)
如此利潤將更為驚人

比較佛心的就是台水和台電了
雖然是紮紮實實的獨占
但一度水(一立方公尺)價格不到10元
沒裝節流閥的水龍頭要漏一個半小時才10元
有裝內牙式岀泡節流閥的要漏7個多小時
一度電(一千瓦‧小時)價格才3塊多
吹16小時的電風扇才3塊錢
我是覺得自來水與民生用電的價格應該提高
(工業用電是經濟的命脈,昂貴會嚇跑廠商..)
大家才會懂的學會節約水電資源


Player wrote:
台灣目前真正屬於"寡占"的,應該就是"中油"與"台塑",
反正一個一直有個"法定盈餘"的限制,那另一個成本低沒限制的只要"默默跟著調油價",
前者被飆得要死,經常被拖出來檢討,後者沒便宜到哪去,卻還可以不用被盯,
反正整個國家就這兩間,不買也不行.照說,這才是現實市場中的"寡占".

噗...變成我離題了... ^^
希望30年房貸 資格放寬 只要有勞健保記錄 就可以放款!!!!!
然後 名下有房子的人 也可以申貸!!!!!!

tamkang6 wrote:
絕大部分的土地已經為私人所持份
能夠建的也建的差不多了
望眼所及都是滿滿的建築物
你要說"少數財團"的"佔大片土地而決定土地供給"
我是覺得你實在是誇大了
...(恕刪)


事實上就是少數財團可以影響土地供給
你舉的那些例子,都已經成屋成公寓成大樓了
要直接像土地一樣拿來利用,時間金錢的成本都是問題
(大部分還是公寓或大樓呢,要改建還要經過團體協商...)
最明顯的例子,試想看看台面上那些財團都不要釋出土地,也不推新建案,請問土地供給會不會有影響?反之,若那些財團全釋出土地或全拿來推新建案,土地供給會不會有影響?

寡占沒有什麼真正不真正的,只要這些財團每一個都可以透過供給影響市價,這就已經有寡占的特性了。真實的市場不會只有一種特質,它可以既像寡占,又像獨占性競爭。

不管是自住客或是投資客買新建案,他們都是市場需求的一部分,整體來看也必定互相影響。
所以也不必說那一塊是誰會買誰不會買,即使自住客不買又如何?市場失靈的問題就會消失嗎?

或許你說的沒錯,這篇的主題與30年房貸有關
但面對房市的主要問題,30年房貸永遠只是個 "無足輕重" 的政策
套句獅子王說的,這就是個假議題。

管理學有句老話,把事情做對,遠不如做對的事情
30年房貸執行的再好都沒有用,真正該做的,還是請政府趕快針對房市的市場失靈做處理吧!

最後請參考今天經濟日報與工商時報的社論,對30年房貸有什麼評語吧

工商時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