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

2千萬的房子到底有多少人買的起?

用一戶成交
來拉抬房價很容易
只是要"賣掉"不容易
有價 >> 不代表有量
買盤也不是傻子
沒有宣傳 也不會有量給你賣

所以只好花錢找一堆媒體到處宣傳有很多人要買
陸資也來買 港資也來買 外星人也會來買
洗腦再不買 你就買不到了

找一些小咖的房仲和投機客鎖碼
然後形成共犯結構
跟他們說有多好賺多好賺
買不起沒關係
叫他們去提高槓桿高額貸款

順便把貨出給這些小投機客和房仲
仲介買了後再上來發文洗一堆網民的腦
一萬人中只要有一個人被騙
他就可以出一間 十個人出十間


才兩千萬的房子?
我可以現在就用現金支付
可是我不想買
就你們仲介最聰明
其他網民傻子很多?

如果非台北不選的話, 個人認為其實桃園是個不錯的地方, 像是桃園中正藝文特區包含周邊蓋了
很多歐洲豪宅一間一百出頭坪數扣掉公設還有約一百坪, 三千萬就有了, 附近交通也不錯, 往後
附近捷運通(含機場捷運)之後, 交通其實都滿方便的.

一間三.四十坪左右的房子精華地段,可能要一千萬上下, 其他地方根本一千萬有找, 住起來也舒適
唯一和台北比交通真的沒台北方便就是.

平常日在台北上班沒有買大房子, 週休二日回來桃園家, 放鬆休息挺不錯的, 自己的意見提供參考一下.
房價一直上漲,但是已經買的舊房子也一樣在漲啊
想要一口氣從無到有直接買2000萬的房子當然是很難
但是如果先買間7,8百萬的舊公寓,或者偏僻一點的公寓5,6百萬
兩個人一起努力,有可能10年內可以還清,這時候夫妻大約三四十歲左右。
小孩也差不多大了,這時候換屋,原本的房子有可能漲到1000萬。
再加上這10年來的一些存款,如此一來不就有可能了嗎?

如果只是拼命的靠存錢想要買全新的台北市大樓,真的是很難....

大亨堡119 wrote:
最簡單的道理.台北市...(恕刪)


小弟月薪7萬多 太太也是 加起來15萬 但是業外收入(如股票 基金 顧問費)有時單月就超過本薪

小弟私下有幫有錢人代操股票 三個客戶 手續費退佣一個約五萬 故業外就是15萬 賺錢再分紅10~15%(若輸 很簡單 客戶就沒了阿) 這些都是本薪看不到的

不然小弟的區區6~7 萬月薪 哪能住大安區SOGO呢?

很多我認識的台北人都是這樣的非本薪收入>本薪(自營攤商 顧問費 兼差 投資分紅 股市賺錢 房市賺錢...甚至回扣 紅包)

我老闆(證券自營操盤副總)檯面薪資20萬 但重金挖角暗盤每年300萬 (績效達成) 你說她買不買得起2000萬房
說難聽一點,這種賺軟錢的,一買一賣轉眼間幾百萬入袋的人,真的都很愛說大話!
你們最有能力,對吧?

morfaq wrote:
有句台灣諺語:"龍交...(恕刪)


大大少說了..這些人的下"一代"了.
俗稱.富二代..富三代..
不需努力.想創業.辦家家..老爸就出資了..

台彩也創造了不少有錢人吧..爆發戶.
starcatcher wrote:
最簡單的道理.這種房子不是給一般受薪階級買...(恕刪)


舉一個我自己的例子:十年前我的兩個好朋友(生日剛好都是跟我差一日)

A跟我大學同校,B是國中同學.
那時大家都約畢業六七年左右,AB兩個跳出來各自創業,我則上班.

剛開始創業的都苦哈哈,前一兩年都各自有負債,一個還跳票
我還是乖乖上班,一年一百出頭...

五年前

我買了大安區的公寓,一千不到,也是得貸款近七百
A除了買了大直的房子,也開始買台北市的店面,但還是要貸款六七千萬..
B則在台北縣買了四間的公寓,無貸款

近一年
我雖然又有買房子,但不是我獨立付的,有家中的資助
但還是繼續繳我的房貸..薪水也沒有超過兩百

前年A在內湖買捷運共構的房子六十萬,被我笑腦筋有問題,
他去年每坪70萬出掉.

B則又在台北縣買了獨棟的別墅,跟信義路二段的辦公室

A跟B的身價起碼都超過兩億以上..

上班族真的除非是選對公司,否則....
















除了自己很有錢的以外
有錢人的兒子女兒,爸爸媽媽,兄弟姊妹,大伯叔父,很多都有自己的家庭
阿不都需要房子?
市場就是供需關係
好地段價格貴有什麼問題?
現在就算我天天喝水~也買不起~不過等我中阿樂就買得起了> <
台北也有400萬1戶的房子可買

只是坪數太小,很多人眼界高不願買,當做沒看到

同樣400萬或許在高雄可以買間20﹣30坪的新大樓
但台北擁有高雄更多的工作機會.條件。

全台灣的工作人口都想往台北跑,自然房價高漲
政府今天沒有迫力蓋房子短期租給剛上來打拼的人

光一個林口社會住宅吵了三年沒動靜,等到選舉時又拿出來加溫一下
可是奢侈稅可以短短1年就到立院初審,真是雙重標準的政府!!
  • 4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