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吳揆拍板 雨遮可登記不能計價,5月1日實施

買房子時不是要審建照,
買的人也會看到房子的模型,
遇到這種為了省雨遮錢的建商,不買也罷。

別太認真 wrote:
回到以前舊大樓的時代,少了綠建築遮陰概念, 同時一下雨就因窗戶飄雨滲水而不敢開窗...(恕刪)
歡迎光臨https://500px.com/ddcat

PointView wrote:
這對還沒買屋的消費者...(恕刪)


這也只是換湯不換藥....

有人認為建商會因為這個把總價壓低嗎??

不過的確是總算邁進一步了

在來應該就是 有關於 公設的計算方式了

室內坪 一坪多少錢 公設 多少錢一坪 採分開計價

雖然總價可能不變 起碼你會知道你錢花在哪邊

不然還是有人在認為買公設 是在買什麼意思一樣

希望公設不要算錢這種繆論


在來就我所知...

雨遮指的好像是柱子 並不是給鴿子住的地方
新聞媒體報導後...建商反應是遺憾 !勢必調整單價...
哇勒真想罵XXX!!不管有無計價,建商還不是每年調整單價......!!!
grandsun wrote:
那不爽到公寓透天因為...(恕刪)

應該是爽到之前沒雨遮的老房子吧? 新屋雨遮不計價: 計價坪數減少 = 單價拉高 = 總價不變.
但沒雨遮的中古屋: 計價坪數不變 + 單價拉高 = 更高總價?
這樣很好啊
總價不變 反映在單價上
讓全世界知道 台灣房子每坪的價格有多好笑
還怕建商不敢開出來勒
關於建商的遺憾,節錄如下:

"「羊毛出在羊身上」,興富發副總經理廖昭雄說,若政策確定,將遵照辦理,因建案總額不變,因此每坪單價可能微調上揚。至於房屋單價上揚,是否影響民眾購屋意願,則交由市場機制決定。

廖昭雄表示,這項新制將限縮建築師創意空間,無法進行雨遮、屋簷造型美觀設計,畢竟開發商關切的是「不要做沒有用東西」,這對城市建物多元化美觀有所限制,相當可惜。"

>>>>>>>>>>>>>>>>>>>>>>>>>>>>>>>>>>>>>>>>>>>>>>>>
原來建商美化建案外觀是大家付雨遮錢去弄的
真是好樣的

建商心中的OS:
將來不付雨遮錢,沒關係
你就等著買跟國宅外觀一樣的住宅吧

真是吃人夠夠!!
我又不是跟建商買完全客製化房子
憑什麼建案的美觀要消費者買單?
應該是建商自己評估如何蓋美觀的房子,吸引消費者買吧?
說那什麼鬼話~E04





調高平均單價來應對即可......

PointView wrote:
這對還沒買屋的消費者...(恕刪)
我本來就覺得不公平
雨遮如果我需要,花錢做當然是合理
但是為捨麼這錢是要跟坪數依樣價錢
這麼算都貴阿,建商如果有座雨遮,當然是可以加價
但是加價的依據勒...
這種東西本來就應該要分開算價錢,只是大家習以為常吧..

我也不知該說啥 wrote:
關於建商的遺憾,節錄如下:

"「羊毛出在羊身上」,興富發副總經理廖昭雄說,若政策確定,將遵照辦理,因建案總額不變,因此每坪單價可能微調上揚。至於房屋單價上揚,是否影響民眾購屋意願,則交由市場機制決定。

廖昭雄表示,這項新制將限縮建築師創意空間,無法進行雨遮、屋簷造型美觀設計,畢竟開發商關切的是「不要做沒有用東西」,這對城市建物多元化美觀有所限制,相當可惜。"...(恕刪)



廖先生亂講一通,雨遮不影響容積率,而且造價非常低廉,建商不會為了省這一點小錢而增加漏水的風險,更何況雨遮也可以適度的美化建築物,增加賣相.

當雨遮可登記卻不計價時,會造成以前拿雨遮坪數灌水的技倆失效,灌水多賺的錢是不會甘願放手的,所以到時候就會微幅調整每坪單價.這是可以預期的.但是說會造成限制建築師的創意空間,這完全只是想要搞臭政府的政策.

雖然這個政策對抑制房價沒有幫助,但是至少可以抑制建商亂灌虛坪的亂象(亂灌虛坪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造成房價上漲的原因)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