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大大少考慮到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就是供需
日本跟美國的房地產
那時候供給是很大的
當資金潮消退
伴隨而來的就是長期的供過於求
台灣還沒進入已開發國家
所以資金跟人口還是過度集中
導致很多地方供過於求
但很多地方卻是供不應求
台北市家庭戶數大概在95萬戶左右
但房屋供給
卻只有89萬戶左右
以致開始有人往外搬
除非台灣很快的進入已開發國家
城鎮發展越來越均衡
人口開始往外移
不然您這個假設可能會有誤差
最明顯的就是香港囉
另外最近的房價過高
除了大家看得到的投資客炒作之外
還有兩個重要的因素
1.過去二十年來外移的資金賺到錢
開始因為遺贈稅的調降加上房產有壓縮效果
而開始大量置產轉移給下一代
2.鮭魚返鄉希望台灣也有屬於自己的窩
3.國際化使得台北的房價跟國際接軌
兩二三地比較之下
過去的台北真的便宜很多
大家希望打房
還不如投資自己讓自己賺錢的能力大增來的實際
就算買不起台北
也買得起郊區
或其它城市
不然租各自己喜歡的窩也可以
沒有必要一定要置產
就像想買聯發科的人一樣
700多喊太貴買不下手
怎麼沒人叫政府把她打下來讓大家都買得起
現在跌到400了
合理了嗎 ??
房產是火車頭
有財富的效果
一直上去
擁有的人覺得自己變有錢了
就會增加消費
讓經濟更繁榮
反之就會緊縮消費
政府要做得不是打壓
而是風險控管
你要投資投機隨妳
但只能帶各三成五成
萬一房價下跌
不會拖垮金融系統就好
另外分享一個小故事
我一個朋友
最近在大陸做了幾筆生意回來
跟我聊說
她大陸幾個客戶
原來很多都是台灣人
她都不知道
直到前陣子十一長假回台灣
去看南港的房子不期而遇
對方一買就是兩戶一億
對方也說台灣房地產還算便宜
她很多朋友都回台置產
一買就是兩間三間
而且要買最貴的那層
除了回台自住外
就是為了遺贈稅
郭台銘也開始為了遺贈稅做規劃了
買那麼多房
節稅效果最大
台灣人嫌貴的
別人反而覺得便宜
要是政府打房
那很多菁華地都會被國外的人買走
忠孝東路要跌到一坪十萬??
前陣子
有個大陸客透過港商
要買東區三角店面
一坪一千多萬
大家覺得是她瘋了
還是有眼光
劉媽媽集團
30多瓶賣四億多還是不賣
還去逢甲商圈
加碼買進
是我們太聰明
它們太笨嗎
當大家拼命買房卻不生小孩的時候
你就該生小孩房子買便宜一點的
多存點現金放股票或基金或買黃金都好
沒人唸書
=>學校一間一間倒
=>剩下不錯的學校
=>小孩唸好學校
=>小孩長大後
=>工作人口大降
=>工作好找且薪資高
=>正好房價低而你手上又有一筆錢
這時小孩有好出路
他孝順你就多一筆收入
他不孝順你也有一筆錢自保
沒必要跟一群人一窩瘋
因為現在年輕人都當頂客族
根本不想生小孩
只有政商名流
沒有經濟壓力的才拼命生
結婚率跌離婚率漲
生育率哪會高
房價股價這波會漲一段時間
但不可能無限的漲
預估2012前後
投資客通常都是逢低買進
把價格炒上去
吸引投機客接手
然後投資客退場
等投機客相繼追高
最後一個持有者就準備跳樓吧(尤其是融資借貸的)
股市明年破萬點應該沒問題
北市房價平均100/P應該也沒問題吧
沒辦法熱錢太多
歐美不景氣+陸資
錢多到不知道要幹麻
炒房又炒股
等歐美跌倒谷底
投資客就會把亞洲的熱錢移往歐美逢低買進
剛好亞洲的房價股價在高點賣出
亞洲金融風暴再現
房價和股價準備腰斬
我猜2011~2012間的最高點
和2012~2013的最低點應該差快兩倍
現在的牛大概爬到1/3~1/2的位置
等熊來吧~
大咬一口~吼吼吼~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