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兩岸買房與工作觀念分享~

你講的沒錯 , 不過稍微以over view去評斷會比較合理 ,

我也是做 IT , 做了 15 年 , 每年都在自我進修 , 30歲拿到emba的畢業證書 , 也有PMP證照 , 前幾年在大陸工作 , 不論那一種軟體案或是工具都可以輕鬆上手處理 . 我28歲時就可以在台灣拿到2萬rmb的薪資 . 如果不是想落葉歸根 , 何必選在現在回到台灣呢?!

我不否認滿多台灣人速度是變慢了 , 我這次一回來就去補習 , 到處看看 , 台灣人的步伐節奏變慢很多 , 從老到小都是 ....

但從大陸回台工作後 , 也發現幾個"外在環境"問題
1.工資是往下調動的 , 我現在拿的薪資是我11年前拿的薪資 ; 但反觀大陸 , 部份區域是一年調動3次以上薪資 , 每次調動還比我們這次調整的 600元台幣高 .
2.工作環境 , 在大陸台資工廠是辛苦 , 但在台灣更不輕鬆!!! 一大堆公司是採"責任制" , 無薪加班 , 久久調薪 .
3.努力也要有機會 , 現在企業因為外在環境給的企業比以前少很多了 , 不是你說努力就會有機會往上爬 ....

很多因素是要綜合考量的 , 現在就算我們拼全力 , 也很難達到北京薪資 .
PandaTsai wrote:
開版的大大如果比較過...(恕刪)


大大別誤會,我對台灣年輕人也沒多苛刻,我只是分享我的所見所聞給台灣的年輕人~

台灣的原地不動(除了房價),只要是身為台灣的一份子相信都會一樣著急的。

而與其現在拼命給幫他們找理由(政府的問題、投資客、建商的問題) 還不如告訴他們一些真相。

台灣年輕人背負著更重要的責任,並不是只跟身邊的人較勁,面對的挑戰是從對岸開始,到全亞洲全世界。

當其他國家的年輕人在努力的時候,我相信你也不希望看到台灣的新鮮人只懂抱怨吧!

共勉之~
10001231 wrote:
對於新鮮人來說,一開始不要妄想上千萬的房子,那些多半是準備退休的人買的


我好慘啊~
退休打算買桃園300萬的房子哩~
這個時代的國家政府已經很難靠稅收及保障工資等等的手段來平衡兩個世代間的差異, 尤其是天然資源缺乏的國家, 例如你所舉的日本和我們所處的台灣, 因為世界是平的, 政府加稅或者保障工資, 在某種程度都被稱作投資屏障, 和日本相比, 台灣在沒有很大的內需市場支撐, 這樣的困境更形明顯, 所以在企業來說, 必須提出具有競爭力的成本才能對抗其他國家的競爭者, 所以政府保障工資, 最明顯的效果就是讓產業轉移到生產成本較低的國家或地區, 或者採用派遣的動態勞動力方式, 另一個狀況就是增加每個員工的工作分擔,盡量精簡人力雇用, 加稅則是讓企業或者個人資金滯留境外, 或者尋求避稅的方式, 所以當這些狀況發生, 就會造成投資減少, 工作職缺不足, 失業人數增加, 相對又影響了內需市場, 接著影響服務業的收入和僱用人口

很多人都提到加稅或者金融方式來打壓房市, 其實大家心知肚明, 不管用任何方式來打房, 原來漲不動的死的是最慘, 原來漲的多的漲得兇, 價錢也不會有太大變動, 只有經濟變差, 房價才會真正反映, 但那又不是大家所樂見的, 因為你工作不保, 台北房地產跌五成你還是買不起....只是讓口袋深的人又多一次累積財富的機會


PandaTsai wrote:
開版的大大如果比較過...(恕刪)
chi_ying@hotmail.com wrote:
你講的沒錯 , 不過...(恕刪)


恩~很高興這篇討論趨向理性而各自表述的方向前進 ^^
首先大大的成就令人肯定,而小弟也往這個方向在努力中~

說真的~~如果能回老家誰願意離鄉背井,不過如果台灣的年輕人或者其他人的觀念都是~
每天看著電視上的政論節目,學著抱怨政府、建商、投資客... 甚至仇富等~~我想這也不是我們樂意見到的。

政府效率之差這是我們早就知道的,如果不是立志從政或者搞學運,多花點時間增加自身競爭力應該是比較實際的。

舉個例子:最近聽說一個朋友,因為本身有幾年工作經驗,找到了一個還不錯的公司。
進公司工作的第一個目標是到大陸擔任培訓師,實際的工作其實是在"作交接",將他數年的工作經驗總結,交給對岸的工程師,培訓(交接完)之後會如何,我想這應該大家都想得出來吧。

這就是台灣的環境,我實在看不出來依靠政府能幹什麼?? 誰還有時間抱怨東抱怨西??
培訓是不得已的情況, 一般來說是因為條件談不攏, 或者無法長期聘僱, 所以才做的權宜, 大陸企業現在有錢了, 如果你願意長期在那邊工作, 他會更樂意, 但是如果你沒辦法簽長約 (一般是三年), 他就會提出顧問或者培訓的合約, 那你來個一年, 幫我建廠和培訓, 這是退而求其次的做法,如果你肚子真有這個料, 當然相對的這一年往往可以談到百萬RMB

培訓在中國是一個很熱的行業, 台灣開班PMP, 甚至語文往往開不滿, 中國的課可以分得更細, 幾個熱門培訓單位, 開課說明會就可以擠進近千人, 還要做學生篩檢, 我有一次住在寶安一家五星級酒店遇到一個當地的副廠長去參加一個六天五夜的生產經營管理課程, 強調的是實業家培訓 , 五天連住宿要價萬元RMB以上, 比較難得的是, 這個副廠長可是自費參加, 因為他再三拜託不要讓他的單位知道他來參加這個課程

iscyber wrote:
恩~很高興這篇討論趨...(恕刪)
Nelson5 wrote:
培訓在中國是一個很熱...(恕刪)


恩! 小弟感同身受,小弟公司就不說工程師那些了~連行政助理都主動在周六日自費報名 HR 之類的培訓。

接著再來說說政府行政效率, 北京今年預計應該會通四條地鐵線,而小弟台北家隔壁的環狀線三年前就說要動工,一直到現在還沒看到人影,社區內每天都在預告今年會開始"動工" ,實在不知道打老虎那個的到底在幹嘛。

http://news.sina.com.cn/c/2009-10-23/152718894721.shtml
Nelson5 wrote:
培訓是不得已的情況, 一般來說是因為條件談不攏, 或者無法長期聘僱, 所以才做的權宜, 大陸企業現在有錢了, 如果你願意長期在那邊工作, 他會更樂意, 但是如果你沒辦法簽長約 (一般是三年), 他就會提出顧問或者培訓的合約, 那你來個一年, 幫我建廠和培訓, 這是退而求其次的做法, 當然相對的這一年往往可以談到百萬RMB
,...(恕刪)


聽的到例子可能又比這個還慘烈,公司是台資企業,從對手公司挖了有經驗的我朋友過去,去之前當然講的是遠大的前景,實際進去後就被派到大陸培訓當地員工(要的就是他的經驗,每個當地工程師都是卯起勁的學、發問),幾個月後,我能想像的是他就會被調回台灣,而台灣也沒有這樣的職務需求,那他的未來會如何實在也不知道~~

台灣幹部目前的優勢已經越來越少了,除非工資+住房補貼+回台機票假期+津貼 加起來比當地員工少,否則其實還是沒什麼競爭力,否則最後的這些實務經驗在傳授出去之後~ 實在是很危險!!





不要說行政助理了, 桑拿小姐都會告訴你他下個月要去東莞接受培訓半個月, 你就可以知道培訓有多熱了 (事情是真的, 但情節就有點黃了)

iscyber wrote:
恩! 小弟感同身受,...(恕刪)
125329155 wrote:
我和老婆每天工作14...(恕刪)


你買營建股就有得分了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