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月之前我也是跟你一樣的
但由於要成家的因素 我已於最近買房
立場稍微有些不同 但我還是贊成平穩房價
因為身邊太多超過三十歲的同事
為了房子的問題而煩惱 這是嚴重的社會問題
同時也是台灣少子化跟高齡化的主因
我買得起是因為家裡有贊助
現在的人不管年輕還是老的
大概不到10%的人買得起 (大台北)
不只是單單首購族
有小孩而需要換房的 同樣也換不起 也只能往郊區換
版上有出現 "買不起的可以去租房子"的言論
這些人九成是已經有房子了
甚至可能是買來投資 就是要大家去付他租金的
大家都買了房 誰去跟他租
像我既然有了房子 也不期望房價跌 但要的只是一個穩定
投資客跟房仲要賺錢 需要的就是一個易漲的環境氣氛
穩漲不跌的氣氛 才能讓大家想買房
他們才有獲利的空間
因此這些人會第一個跳出來反對政府有任何措施
即使是穩定 對投資客也是很傷 因為他們要炒樓
版上另有一個說法是 "買不起台北市可以買郊區"
試問 經費都拿去建設台北市後
才把低層的人都趕出去 這是什麼道理
一大片的土地上只蓋幾間大坪數的豪宅
住的卻都是不搭捷運的人
我認為大台北房市不容易跌
因為這幾年下來累積想買而未買的人數不少
我想很多人不希望房價大跌 也很有多人不希望房價漲
政府應該要做的只是個穩定健全的房市
畢竟房價漲 名義上全民財富增加
但實際上幾乎只有投資客,房仲跟建商獲利
家庭裡只有一間房子的 不可能賣
房價漲對他們換房而言, 只是更加困難
而若家裡有20~40歲要成家的子女 也是買不起
以上兩個情況的人數絕對是佔人口的多數
我想大多數人生氣的
是炒樓這種不公不義的現象
把你我對住的基本需求 當做他們的發財工具
還自以為是的說自己的投資眼光精準
這種人跟囤積鹽, 囤米酒, 囤積積糧食是一樣的
把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
古代是要關起來, 現代也應該要人管管
房子是大多數人一輩子的目標 也同時是一輩子的負擔
就是因為這個關鍵的因素 才會成了投資客下手的目標
llinsh wrote:
被害妄想症是最大的心魔
就好像探究原有屋主取得成本多低也是不切實際的
買屋是一種資產配置 代表你的既有或將有收入的一種資源規劃
過程中或許會有變動起伏 但關鍵是這些是否在你的掌握及容忍度之中
買基金大家都知道長期增長複利是一種假設
但還是願意定期貨定額投資
對那些買了房願意付貸款的人 不也是類似的道理?
要是月收入5萬卻是參加定期定額月扣4萬的基金計畫
跟月入5萬卻硬要去買1000萬的房子貸款八成有何差別?
沒有資產規劃跟風險意識的人 跌倒了只是讓人重分配而已
世界永遠不乏那種人
無論景氣好壞
llinsh版友.. 炒房跟買房屋長期投資是不同的..... 現在有太多不肖財團.. 炒房客.. 利用訊息不對稱.. 綁架腦殘政府.. 短期炒高房價.. 套取不當利益.. 大多數的人.. 只希望政府能消除這種不公不義的情況.. 比如交易透明化.. 交易漲價部分歸公...
打個比方.. 你會同意股票內線交易嗎? 你會允許上市公司發布假的消息嗎? 如果你也不能同意.. 那你同意政府應該制定一個相對公平合理的房產交易環境呢?? (請不要告訴我現在的制度已經很公平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