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n wrote:
房市當然是經濟火車頭...(恕刪)
連建築業,房產業本身也會蕭條,
炒作只是賺到了一時的快錢(進少數人的口袋裡)
把時間拉長來看,成交量會陷入萎縮,房價如果始終回不到自住客的市場,
整個内需就會一直蕭條下去.
P.S:就連還沒有買房的族群,面對高房價,原先的消費也會變得保守.
quintawu wrote:
房市是經濟的火車頭??? 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建築業是經濟的火車頭!!!
為何各國政府救經濟大多提出的方案脫離不了二個方案
1.降息=逼資金出來
2.擴大內需=擴大公共建設
政府擴大公共建設就須請建築師設計,建築師就會邀請相關技師(結構水電...等),再來發包給營造廠(如根基大都市...等),營造廠要蓋房子又必須發包給個工項的工程公司(土方 結構 水電....等),各工程公司就得請工人,單單只是勞工就可造就這麼多人有薪水養家可以消費,在消費的過程中又可以不斷造就其他服務業也有錢賺,中間你所看到的每一個環節政府都能抽稅,這就是為何建築業被稱為經濟的火車頭(裡面最賺的就是政府,丟一元賺好幾元稅收回來,所以擴大內需不只對人民好對政府也是好)
天天放假 wrote:
+1
房市是建築業其中一項,如果只以房市買賣論經濟的火車頭,
那是個人狹隘的解釋,就無需繼續討論,只會落入爭辯.
建築材料能造就多少工業發展才是重點.
sean1972 wrote:
轉貼 一個老年分析師的觀點
常聽到「建築業是產業的火車頭」這樣的論點,我們提出質疑。建築業一般只在本國建設,當該國都市化程度不高時,建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而能讓建築業或房地產開發商在較長的期間內帶動經濟發展;但當該國都市化成熟時,繼續開發的機會就不高,也難以真正帶動長期的產業發展效益,較常見的只是順景氣循環、順資金效應的房地產熱潮,帶來的是機會財,波動性大,非長期就業的良藥,也難以成為帶動經濟持續發展、產業創新的火車頭,反而容易擴大總體經濟的景氣波動。至於跨國性的營建產業,有能力輸出建築與設計技術者,皆屬於高端技術的利基型行業,而跨國建案一般都是大型、高端的商業開發案,與一般的本國住宅房屋歸屬於本地市場,兩者為不同的市場區隔,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
RICE 1502 wrote:
"sean1972 wrote:
常聽到「建築業是產業的火車頭」這樣的論點,我們提出質疑。...(恕刪)"
他這麼說等於是單指房屋建築,但是建築,營造是相關的,
不是單指蓋房屋一事,政府為擴大內需可以發動如十大建設的工程,
讓許多行業,百姓,一起投入建設,進而達到經濟起飛.
hinewday wrote:
連建築業,房產業本身也會蕭條,
炒作只是賺到了一時的快錢(進少數人的口袋裡)
把時間拉長來看,成交量會陷入萎縮,房價如果始終回不到自住客的市場,
整個内需就會一直蕭條下去.
P.S:就連還沒有買房的族群,面對高房價,原先的消費也會變得保守.
大可不必 wrote:
金融業有何好救的 ... 救了之後 問題一推 ...
今天股民 蒸發七萬多元 ...全都是高盛 等金融機構害的 ...
不如來個周處除害 ~~ 把這些金融機構全部都砍掉算了
天天走好運 wrote:
請問一下為什麼"房市是經濟的火車頭"??
大可不必wrote:
如果 蓋豪宅 真的會帶動國內整體GDP ,那政府應該打造的是豪宅島而不是科技島 ...
如果 蓋豪宅 真的會帶動國內整體發展 ....
當初美國發生金融風暴時 ...
牠們應該把資金拿去蓋 豪宅 而不是去紓困 金融業 ...
金融業有何好救的 ... 救了之後 問題一推 ...
今天股民 蒸發七萬多元 ...
全都是高盛 等金融機構害的 ...
不如來個周處除害 ~~ 把這些金融機構全部都砍掉算了
acermate wrote:其實您說這是金融海嘯下的必要之惡,我覺得還有其他的事可以做,可以增加人民福祉卻沒有必要之惡,其實我要的很簡單,只是希望政府官員說錯話做錯事要認錯 ,我不過要一個道歉跟一個改過的政策,死不認錯很討厭,假如硬掰那就更XX不如,那我會希望做錯事做錯決定的官員,財產充公以示負責,另外大陸是共產國家,一個人就丟出十幾二十億的房子出來賣,OK,但是有可能明天那些房子錢甚至命,國家要你敢你能不給嗎?大陸可以把那些炒樓炒地皮賺的錢充公,拿去建設偏遠地區,賑災,治水等公共建設,台灣可以把那些炒樓炒地皮賺的錢充公嗎?不馬上以商逼政就很好了還充公類。,我要的是政府官員說錯話做錯事要認錯 ,不過要一個道歉跟一個改過的政策,現在都錯事不道歉不改了,假如獨裁不選舉的話,哪有為人民福利而努力這回事,為自己謀福利比較實在,這就是一黨獨大 獨裁 無選舉 無監督 無制衡的缺點。
樓主,其實您問題的答案應該是"房市是內需經濟的火車頭"金融風暴的時候出口不振,全世界政府為了拉抬GDP只好拼命刺激內需,而房地產就是內需的火車頭。帶動房地產除了建築業本身受惠之外,也可以提振代銷,仲介,廣告及周邊的消費。拉抬房地產有點算是金融海嘯下的必要之惡。不過現在看起來這火車已經衝到懸崖邊了,尤其是大陸。今天看到大陸信用緊縮下重手之後,大陸一個人就丟出十幾二十億的房子出來賣,這真的是太誇張了...有看過手機買個幾十隻回來賣,沒看過房子買個幾十間來炒得。這種事也只有大陸做得出來。 大陸房市應該要開始坐大怒神了,不管是硬著陸還是軟著陸。我想台灣應該也不遠了...
sean1972 wrote:
現在大多數國家都是凱因斯的信徒
趁著景氣不好時擴大公共建設似乎是很多國家面對經濟危機的處理方式
不過我最近常在想
如果前年即使政府沒有擴大公共建設
對於現在的景氣實際上會有影響嗎?
不過這是經濟學上的議題 和此篇討論無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