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如果小孩高中畢業後跟你說

其實倒是用看得不用看的太嚴重吧

微軟比爾蓋茲哈佛大學沒念完創業去

蘋果賈柏斯也是大學念了半年就創業去

應該高興的事情是小孩有自己獨立的想法

社會大學的好處是

如果他真不是那個料

他回來念書的態度是不一樣的

這總比一堆整天在玩的整天渾渾噩噩 的大學生強多了

萬一他真是材料

那真是恭喜了




如果說唸到學碩士畢業最多只有10萬
高中畢業至少20萬...
那我就會鼓勵.....
如果是我的小孩, 我會同意.

現在的制度, 讓人浪費太多寶貴的時間在學校裡面. 但其實很多人是不適合念大學的. 現在的教育體制都是把每個人當成大學教授來訓練, 其實根本不必要, 台灣的技職體系應該要建立的更完善.

很多東西根本不用念到大學, 我本身是台南人, 有一些高中同學, 唸了成大, 畢業後進奇美面板當工程師, 美其名為工程師, 其實不過是個高級技工罷了, 就是顧機台的而已, 而這些工作, 所需要的技能, 個人認為台南高工相關科系的畢業生, 經過訓練, 就足以擔當了.

當然, 如樓主說得, 一個國家要發展, 一定需要頂尖人才, 以此來說得話, 也只有四大名校的學生有機會, 政府應該要鼓勵他們繼續往上讀, 將來好在學校教書, 或做研究, 或是到產業界去作開發.

混一個三流大學的文憑, 只是浪費時間罷了!
kokoho wrote:
感謝大家的回應,每個...(恕刪)


呵呵, 開版大好氣度, 對於那些嘴砲族一笑置之.

誰高誰低, 看官們心裡有數.
bartwang wrote:
如果是我的小孩, 我...(恕刪)




+1


說得很好~~~~繼續發揮您的影響力~~~~

hinewday wrote:
+1說得很好~~~~...(恕刪)


哈哈, 說真的, 對於別人家的小孩, 我真不敢給人家亂建議. 深怕一個不小心, 埋沒了人才.

但對於我們家的小孩, 我的看法是這樣: 她的學習, 我會輔助她, 例如他小學, 國中的功課來問我, 我如果知道一定會努力教她, 他如果是讀書的料, 那很好, 如果不是讀書的料, 國中之後就可以去選技職體系發展, 學應有的技能, 不用補習, 下完課, 愛打球就打球, 愛看課外讀物就看. 我對小孩真的能要求的, 只是品行端正, 如此而已. 當然, 要小孩品行端正, 最重要的是身教, 有了孩子以後, 我常常會反省我的所作所為, 因為孩子都看在眼裡.

順帶一提, 要求孩子要看書, 自己就要看書, 天下沒有那種自己都不作, 卻偏要要求人家的, 就算上司對下屬也一樣!
kokoho wrote:
"國家要更發展,需要的應該是更多的高知識人力投入製造生產,而不是房屋仲介"....(恕刪)

老兄的其它論點,小弟都認同,但這一項我的看法相反。

製造業導向的思維台灣已經實行了 幾十年,造就了台灣的經濟奇蹟,從加工出口業轉型電子製造業,培養出世界上舉足輕重的電子代工產業,維繫台灣持續的經濟成長,不過這樣的成就是用稅賦減免換來的,過度的傾斜已經造成貧富差距越拉越大,一小群贏者圈裡的人獨佔了經濟成長的果實,而大多數擠不進圈子的人面臨的卻是10年來薪資倒退的惡果。

台灣因為長年的傾斜發展,電子製造業獨享成長果實,薪資水準遠高於其它行業,高知識人力投入過多,造成服務業人才投入不足,附加價值無法提升,薪資自然停滯。

電子工程師好,那大家都念電子科系不就好了?
現在這個競爭的世界,才能+努力才有機會立足,台灣每個人都有能力念電子科系嗎?人的才能各有不同,不是那塊料的人念100年也沒用,即使硬擠進去,以後進到職場,仍是無法應付挑戰,最終不免遭到淘汰,那這樣好嗎?或許這個人是個房屋仲介的料啊。

國家要更發展,現階段該發展的是服務業而非製造業,所以我樂見服務業的薪資水準提升,樂見更多高知識人力投入服務業。

我自己是高科技業的,正是政府長久以來產業傾斜的受益者,不過看過商週1158期(誰偷走了我的血汗錢)後,非常的認同那篇的看法,台灣要長治久安實在是該調整產業政策了,不過現在看到政府又在搞什麼產創條例,實在是有些無力。
說實在的這篇文章看了好杜爛.

國家只需要什麼讀多少書的人啦,
做多少精密工業的人啦.
別的人都不需要嗎?
這社會上還有黑手,工地工人,碼頭工人,清潔人員.
我認為保障領高薪的就是那種肯做沒有人要做,卻造福社會的人.
如掃馬路,挖水肥.
其他的能賺多少錢,貢獻給社會多少與讀多少書無關吧.
自己的成就自己去努力啊.
對知識的追求有渴望的多讀點書啊.
但不保證與被人尊重或賺錢能力成正比.

大家讀書都只想要比別人輕鬆過日子.
難怪有些醫生不關心病人,有些會計師做假帳,有些教授性侵女學生.

社會需要這種人??????
讀完書有比較鳥不起??????
Mondeo TDCI, Canon 350d + Sigma 30 F1.4, FZ6s 2006, Giant Igu
ejan1969 wrote:
老兄的其它論點,小弟...(恕刪)


謝謝ejan兄的指教,很高興您的回應.

您文章中提到關於政府太獨厚電子業的論點,我是同意的.
小弟以前在竹科待了7年,深感前面bartwang兄說得沒有錯,美其名為工程師,其實不過就是個高級技工.
半導體與LCD產業曾造就了一些所謂的"電子新貴".但不可諱言的,這些都是長期在政府的保護傘之下得益.(税前虧損變稅後盈餘,很耳熟的句子吧?)所以(1)電子新貴的title (2)以前發完股票後一夕致富的傳奇 (3)這兩個產業系統龐大,週邊的相關協力企業以及相關的學科眾多, 於是乎無形中變成兩塊大磁鐵,將一堆理工科系畢業的人才都吸進去了. 結果是其他的傳統產業也需要創新,需要研發,卻苦無合適的人才.
長期來看,感覺是很危險的,完全賭在這兩塊產業上,萬一哪天出了狀況,牽連應該甚大.

所以我文章提到是製造業,而非電子業,請容我這邊做一下釐清.

至於您另外一個論點,現階段應發展服務業而非製造業,我現在還有些疑問如下:
(1)大家都做服務,沒有人製造,那服務業的錢誰來付? 我不知道這樣比喻對不對,好比說我沒錢就去借錢,大家互相借來借去,好像都有錢了,但源頭總是要有個人是發錢出來的吧? 以國家來看,就是要去賺外匯.貿易有順差了,國家的淨資產才真是增加.否則內部自己賺來賺去,關起門來玩,有人賺一定有人得付出,最後是不是做虛工?
(2)如果上述是對的,目前台灣要賺外匯好像還是得靠製造業輸出? 當然觀光(夏威夷,紐西蘭...),金融(香港,新加坡...),資源輸出(中國,俄羅斯...),服務勞力輸出(菲律賓)...等,也是賺外匯的方式.然而這些在台灣有些不是先天不足(資源輸出),就是後天失調(觀光,金融...政府的付出及投資環境的營造實在很差);若真要走到勞力輸出這一步,就是台灣人的悲哀了.

上述是我個人的看法,如有錯誤還請指正.
您提到商週1158期(誰偷走了我的血汗錢),我會找來看看,或許可以糾正我一些錯誤的觀念.

最後,我也覺得電子業不要再無限的保護了;創產條例真的不是萬靈丹.
sean1017 wrote:
說實在的這篇文章看了...(恕刪)


呵呵~Sean兄您也先別杜爛,大家只是討論討論,交流一下意見.

(1)這社會上還有黑手,工地工人,碼頭工人,清潔人員.
我認為保障領高薪的就是那種肯做沒有人要做,卻造福社會的人.
如掃馬路,挖水肥.

=>我的想法是黑手,工地工人,碼頭工人,清潔人員...等的確都是要保護他們的利益.
但是說到"肯做沒有人要做,卻造福社會的人"要"保障領高薪",如掃馬路,挖水肥.這點小弟的看法稍有不同.
能不能領高薪,似乎是得看該職務的被取代性高不高;需求大不大;市場上人才供應多不多.說穿了就是供需理論.
如果每一戶人家的水肥非挖不可,但又規定只有身高兩米以上的人能挖,那我肯定他是高薪職業.

(2)能賺多少錢,貢獻給社會多少與讀多少書無關吧.
自己的成就自己去努力啊.
對知識的追求有渴望的多讀點書啊.
但不保證與被人尊重或賺錢能力成正比.

=>同意

(3)大家讀書都只想要比別人輕鬆過日子.
難怪有些醫生不關心病人,有些會計師做假帳,有些教授性侵女學生.
社會需要這種人??????
讀完書有比較鳥不起??????

=>這點有些以偏概全.並不是所有人讀書都只是想要比別人輕鬆過日子.
同理,有些醫生不關心病人,有些會計師做假帳,有些教授性侵女學生,社會當然不需要這些人.
但是社會需要大多數其他關心病人的醫師,公正處理帳務的會計師,作育英才的教授.

這些人讀完書比較了不起? 是沒比較了不起.
但是他們有服務到人群,這就是了不起了,就跟掃馬路,挖水肥的人一樣.
^^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