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通縮經濟---->工作到老死

ejan1969 wrote:
通貨緊縮,我印象中目...(恕刪)


其實經濟學的東西真的很複雜,

您這篇我大致覺得有一定深度,

但再看得深入一點的話,物價其實會因商品型態不同或企業經理人思維的不同,而各自走向愈高或愈低的兩個方向,

在一個萎縮的經濟環境裡面,有些商品是可以逆方向操作的,就是抬高物價,並提供更好的附加品質,

專攻有錢人市場,所以就演變出貧富兩種市場.

50塊或39塊便當是一個值得參考的重要資料,

在台灣如果真的要看這類情況,夜市的情況應該會更精準.

通縮,有人提到早已發生,我的看法是,其實在貧富差距愈大的社會裡,

就是會漸漸形成兩層的經濟變化,一種是通膨,一種是通縮,兩者是同時存在的,

我的意思是我們在定義一個國家是處於通膨或通縮是看整體性,

但實際上的狀況是兩種現象同時存在,兩者互為拉鋸,何者比例高,國家整體就是進入那一個狀態

這是一個在臨界區狀態的拉鋸.主因則是貧富差距的不斷擴大.

--------------------------------------------------

您上一貼回應,

大陸貨的進入與本土貨的下跌,兩個因素下,其實會比單純結構下的通縮,情勢更為嚴竣,

所以惡化速度會加快,您覺得呢????

----------------------------------------
在前幾樓有人提到,日本這10幾年雖然面臨很大的危機

但仍有微度的經濟成長,如果您再深入去探討,這點跟他們企業願意扶養員工,

願意與員工共體時艱有關,就算企業所得的利潤已大不如前,但也不輕言解聘員工,

台灣這樣的企業有,但比例上是多少??大家都是活生在這塊土地上,心裡應該有個底,

目前日本的老人比是22.4%左右,之後還會攀升到30%以上,


-------------------------------------------------

我提出蠻多自己對經濟體的看法,有人會勿以為-----我在打壓投資客投資房地產,

我這邊必須鄭重釐清問題,在一個健康且制度健全的國家裡,投資客投資房地產,不僅無過,且是經濟進步的一大功臣,

為何這麼說??當建商推出建案,投資者先行買下,

一來可讓建商有更快更充裕的資金去推動下一波的發展
二來可讓頭期款尚為不足的年輕一代,視自己的收入來評估自己的需要,有更多時間準備,
意思是有一兩年的時間去做自己的規劃,
是要買A區或B區,兩房或三房等等,自己約幾歲成家,
有更多現貨物件的選擇空間,可以選擇到更滿意的地區與房子.

兩者下來,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才會快速,國際的競爭力才會提昇,
投資者是扮演一種微調的角色,利於買方賣方,也利於自己.

但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市場資金愈來愈多,可投資的金融物品愈來愈少(因經濟成長在趨緩),

才會造成今日我們社會的問題,房價過高,年輕人無力置產,少子化現象.

主因貧富差距過大,資本主義裡,一定需要有比較富有的人存在,有資金才能推動產業的進步

才能提供就業,形成一個良好的進步循環,

但貧富差距的極限在何處???個人認為這點是視我們科技發展帶來的成果為一個憑據,

科技成果愈豐碩,我們社會可以承受的貧富差距可以愈大.

至於科技成果,如何評估,大概是需建立幾個指標來評定,這是另一個課題,目前想到的不多,

主要是在成果這兩個字義上,非科技唷!!!勿解讀錯誤,但大方向,最高考量點,應該會是

總生育率能達成2左右為指導原則.

---------------------------------------------
至於如何控制住貧富差距,其實我的答案很簡單,分級課徵-----資產稅-----
意思是包括現金,包括土地房子一切的資產都必須苛徵,

當然這樣的資產稅不宜每一年苛徵一次,可能3~~5年一次為宜,

當然一旦有了資產稅,現行的所得稅應該會調降,現行的遺產稅也可以直接取消掉了,

只有課徵----資產稅----才能真正去控管住貧富差距,逐年讓貧富差距擴大的速度放慢,(因科技成果在進步,貧富差距放大,單以國家競爭力來看是有益的,這一行其實還有探討空間)

一旦真的做了----資產稅----那稅制將整體全面檢視.

所謂的"""資產稅""""並不會課徵太多,勿擔心,資產稅跟所得稅是不一樣的結構,

資產稅可能最高的級距最大的幅度約1~~2%之間,視幾年課徵一次為定,
最低級距應該會在0.X~~0.X%之間,一樣視幾年為一次的課徵期來研判.




hinewday wrote:
其實經濟學的東西真的...(恕刪)


說真的,看不懂你說的重點是什麼 = =

只穩約的覺得,你前半段說的,就是大家都知道的 M 型化社會…

i.e. 貧富差距愈來愈大,所以民眾變兩大族群:要不就是超有錢、要不就是很沒錢… 而各企業因應 M 型化的社會,也會跟著 M 型化:要不就是作貴得嚇人的名牌精品 (十幾二十萬的單車 = =),要不就是作 100 元商店、還是上面說的 39 元便當店…

我們公司也有感受到這趨勢… 中價位的產品賣得很差… 要不就是要超高價位的… ( "我就是要用料好的東西" ),要不就是要超低價位的… ( "可以用就好,愈便宜愈好" ) 很少人在管什麼 CP 值 = =

至於你說 "整體國家傾向那邊"… 大部份人會說,傾向那邊都不好 = = 因為中產階級才是真的提供生產力,讓社會有活力的階層… 所以要是中產階級消失,是國家是很大的打擊… (有錢人很少真的從事生產… 沒錢的人又沒錢從事消費)

有錢人的世界正在通澎中,汽車,名牌包,豪宅.........全面上漲中要排隊買
窮人的世界正在通縮中,50元便當活不下,下探到39元,滿地廉價大陸貨也沒人要買,因為無需求
夜市賣的小吃價格一直漲從未降價過,以原物料上漲為理由不斷漲價
國際餐飲企業如麥當勞等一直有在調整降價折扣中,理由為刺激消費
JJ8009 wrote:
說真的,看不懂你說的...(恕刪)


我大概說完了,請你們大概在看一下.剛剛有打到一半先POST出去(中場休息@@~)
hinewday wrote:
我大概說完了,請你們...(恕刪)


目前對公認的資產是已有克稅了…

土地 -> 有地價稅,而且是累進的… (i.e. 有愈多的土地,你付的稅率愈高) 是以公告地價為基準去克… (事實上也要這樣,要不 *市價* 是很虛浮的… 你沒賣出去,怎知你的土地值多少?)

房屋 -> 有房屋稅 (但基本上是扣折舊的)

--

但何謂資產?這就是有趣的地方囉…

車子,算資產嗎?普通車會折舊… 但古董車也許還會增值…

名畫呢?藝術品呢?這類有 niche market,所以有市場,但沒有一個公定價的東西,要克稅,是要以多少錢為基準來克?
JJ8009 wrote:
目前對公認的資產是已...(恕刪)



沒錯,有價的都是,=.=

折舊問題,課房屋稅,也是有考量進去,

現金稅也是資產稅,股票也是,課徵方法會因特性不同而產生不同課徵法.

你銀行有1000萬就必須去課徵.

有些東西就需靠不同的專家去處理了=.=

為什麼要課資產稅,原因很簡單------------>控管貧富差距問題.

我知道題目很大,但也許有思考的空間存在.

基本上盡量而為吧,一定是做不到100分的

做到85~~90分就差不多了,

別忘了,稅是可以微調的,上一次是1.0,這次可視情況微調成1.1 or1.15 or 0.9等等.


不過這樣的課法會有一個問題存在,就是現金流的問題..........................

挺麻煩的.....................我認為現金流會撐不住.所以分級課稅還必須調降,

當然,真的推動了,也是一步一步來,不然會對整體社會與經濟反而是災難.
因現行的結構是不同的.

------------------------------------------------------以上算是經濟學範疇.

非經濟學範疇的東西,指的是不同架構的制度了,
自己也有思考過,是有一些些東西了,
但不完整,會繼續試看看吧!!!!
楼主要是身体力行 把想法付诸实践 搞起一个成功的企业或家庭
这样或许还有说服力一点

不然跟清谈有何差别?
很多赌徒也都很有想法的
但他们绝大多数没有成功过
------------(恕刪)


llinsh wrote:
楼主要是身体力行 把...(恕刪)

就像學術派跟市場派的兩端
學術派在特定領域市場內光靠清談就有收入,但放在市場裏根本沒人理會.....會餓死
市場派光靠嘴光能不能賺?也是能賺,不過要踩著別人的頭上去.....
來貼個圖吧 NPNT

上面這個圖是從主計處網站捉資料作出來的, (薪資部份在每年年初的突然上升, 應該是年終獎金)

為什麼買愈來愈買不起房子, 因為賺得不夠多, 可是物價會上漲, 尤其營造工程物價漲得更多.

未來物價會不會下跌? 3C的部份會跌, 食物能源應該易漲難跌, 其他物價.....我可不知道.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