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建商, 不管籃綠, 都會作的事, 綠的好像救的也蠻多次的, 中下社會小老百姓真可憐!!!
政府歷年優惠房貸政策(1999~2005)
──────────────
年度 閣 揆 額 度
──────────────
1999年01月 蕭萬長 1,500億
2000年08月 唐 飛 3,200億
2001年08月 張俊雄 2,000億
2002年04月 游鍚坤 2,000億
2003年01月 游鍚坤 2,000億
2003年08月 游鍚坤 2,800億
2004年05月 游鍚坤 3,000億
2005年05月 謝長廷 3,000億
──────────────
資料來源:
http://www.tmm.org.tw/bbs/M.1047695895.A/M.html
ANTARCTICA wrote:
怪了, 那多方有提出...(恕刪)
做任何投資分析
都應該是要客觀進行
你可以選擇不要回應
既然有這麼多豐富的經驗跟分析
有回應就希望給大家有值得參考的地方
而不管任何標的
都會有起伏
房子股票都是
長期看跌可能短期看漲
A產業跌可能B產業漲
A地區跌可能B地區漲
豪宅跌可能店面漲
但是如果從頭到尾所有的分析都是
一昧看跌或是一昧看漲
就會讓人覺得過於主觀不夠客觀
這也難怪會讓人覺得是加入了自身的需求
是要買屋而說跌或是要賣屋還說漲
??
阿雷克斯 wrote:
救建商, 不管籃綠, 都會作的事, 綠的好像救的也蠻多次的, 中下社會小老百姓真可憐!!!
政府歷年優惠房貸政策(1999~2005)
──────────────
年度 閣 揆 額 度
──────────────
1999年01月 蕭萬長 1,500億
2000年08月 唐 飛 3,200億
2001年08月 張俊雄 2,000億
2002年04月 游鍚坤 2,000億
2003年01月 游鍚坤 2,000億
2003年08月 游鍚坤 2,800億
2004年05月 游鍚坤 3,000億
2005年05月 謝長廷 3,000億
你思考的角度是不是該轉變一下
如果沒有優惠房貸你覺得你買的起房子?
當然啦~~如果你覺得沒有優惠房貸人人都買的起房子
那請連署投書總統府和財政部要求不要再釋出優惠房貸吧
不希望辛苦的小市民因為買的房價一坪多幾萬元,排擠到其他生活的消費
那些有錢人動不動就買幾台上千萬的跑車,我們小老百姓連一台國產車都要貸款
貧富差距太大了,這不是一個健康社會樂見的
找了幾篇舊時新聞,給大家參考,讓想買房子(自住)的人多一些思考
台灣的房價是不是在不合理的階段呢?
(中央社台北2009年2月10日電)穆迪 (Moody's)經濟師Mark Zandi預測,美國房價將在今年底前落底,總計此波房價跌幅將達36%。
Moody's Economy.com首席經濟師Zandi在聲明中表示:「縱使經濟陰霾籠罩,房市下滑的底部已然在望。假使決策官員強而有力的行動發揮支持經濟與房市的作用,房價將在年底前開始回升。」
根據彭博社報導,新屋與成屋需求自2005年開始下跌,長達五年的美國房市成長榮景為之終止。次級房貸戶易于取得貸款,是助長此期間房市擴張的動力之一。
美國去年12月成屋均價跌至17萬5400美元,相較于 2006年7月的23萬200美元高點。
穆迪報告預估,美國房屋均價將再跌11%後才會回穩,Case-Shiller房價指數自2006年的高點降至今年落底時的累計跌幅將達36%。
報告同時表示,約有62%的美國都會區房價料將在底部出現前創下兩位數的跌幅;而佛羅里達州的那不勒斯,在明年第四季落底前的房價更將比其巔峰期慘跌 70.1%
資料來源:http://financenews.sina.com/cna/000-000-107-108/202/2009-02-09/2131396280.shtml
另一篇,個人覺得寫的很中肯,雖然是大陸人民網的文章,但至少比台灣現在敢說
關於深圳房市出現所謂“斷供潮”的說法出街后,要求政府出手救市的說法不絕於耳。什麼要提前防范美國次貸危機在中國上演,什麼房市倒了會影響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之類,總之就是要求政府力保房價不要下跌。真是咄咄怪事!沒有哪個正常的市場經濟社會,價格隻能上漲不能下跌的,也沒有哪個正常的市場經濟社會,得時時依靠政府才能生存下去。如果什麼都要依靠政府插手,政府的勢力范圍倒是進一步擴充了,市場經濟卻是把地盤拱手相讓,變成大政府小市場了。這豈不是自封經脈?
深圳房市調整到目前為止,還沒看出多少危機來。斷供的比例還很低,離市場經濟的風險值相差甚遠,連當地的銀行都認為在可控范圍之內,那是誰在力主把這個小范圍內的斷供現象,說成是危機從而要求政府救市呢?仔細翻尋報章,不難發現:一是高房價期間買進的業主和炒房者,二是房地產商,三是房地產協會等房地產商的關系部門、組織部門,以及時常與房地產商聯歡的某些專家等。總之都是利益攸關者。這些人在去年深圳房價領漲全國的時候,歡欣鼓舞,從來不提醒政府要防范高房價風險,把領漲說成是市場經濟的正常表現。如今深圳房價領跌全國,這個市場經濟就變成“不正常”了,就快趕上美國次貸危機了,似乎房價一跌,中國經濟形勢就急轉直下,將邁入萬劫不復之深淵了。這樣的邏輯僅僅是利益邏輯而已,其邏輯基礎就是:政府應為房地產利益集團保駕護航,一切以房地產利益集團的利益為依歸。
當然,那些自住的買房者是無辜的,他們並不屬於房地產利益集團的一部分,但市場經濟從來都是有風險的,不然也就沒有“入市須謹慎”的告誡了。即使因買了高價房而斷供乃至破產,也屬正常現象。政府這個時候所應做的不是為這部分人“救市”,而是為破產者提供保障住房或租房。因為政府實行的政策應當天然選擇公共利益,房價下跌雖然損害了一部分高價買房者的利益,但符合多數中低收入者的利益,能夠讓更多的人買得起房,住得起房。何況,目前的下跌隻是相對下跌,房價的絕對值仍然較高,房價佔社會平均收入的比例,仍然遠遠高於正常值。從這個意義上說,政府的公共政策選擇,不應以損害大多數人的利益為代價。
政府不應出手“救市”的另外一個依據是,房地產利益集團本身具有自救能力。追查一下房地產商人的身份與關系圈就不難發現,其中相當一部分人與權勢利益集團來往密切,有的具有血緣、親緣關系,有的通過公關形成了利益網,從而使得部分房地產商可以通過與某些官員的勾結,而在地方等層面改變一些調控政策,進行一定范圍內的政策自救。因此,如果政府主要是中央政府從宏觀層面來進行所謂“救市”,那房地產利益集團也未免過於如魚得水了點,豈有此等好事?
市場經濟有市場經濟的自然規律,政府固然有為調控經濟中的盲目性等職能,但職能不能亂用,尤其不能被特殊利益集團指揮著用。市場經濟的規律所發揮的最終效果,就是指向公共利益,政府所要做的僅僅是防范市場經濟中的不正常風險,為公共利益的取得保駕護航。動輒要求政府為市場經濟中所發生的正常風險買單,那市場經濟的肌理很容易遭到損害,並在權力與市場糾葛的泥淖中不可自拔,難以自新。
資料來源:http://house.people.com.cn/BIG5/98352/7532938.html
另外是之前01網友po過的再次引用給大家看,有趣興的研究一下吧
網址: http://www.cathay-con.com.tw/housing.htm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