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房市參考參考增廣見聞金法碧眼的種族,天性比起東方人浪漫理性天真,故文化人心大不同!在東方,只會被笑愚蠢反應慢!實在沒法子比較!遽聞,德國甚至針對納粹於國內立法,國人若有否定二戰納粹過失的文宣舉證,最重可判有期徒刑!在台灣,哪來的是非!更別談置產理念了!想到德國,好想喝杯冰啤酒!
購買慾是人成進的動力,但可不是沒那能力,硬要跟人家擠貴鬆鬆房子,,結果繳了房貸,卻沒了生活品質.......可以買台北縣新成屋,卻跑去買台北市2手屋,只為了交通便利?生活機能?學區?........坐公車多花10幾分又如何?繳了房繳沒多餘錢,有生活機能又怎樣?孩子不讀書,換台北市學校就能保證考上第一志願?有能力購買台北市當然好,但對那種每月標會,賣體力兼差只為繳房貸的念頭,無法讓人苟同!
若如前所述, 台灣的出租報酬率那麼低, 只比定存高一些. 那其實表示台灣的資本市場趨近效率市場.也就是說, "買不如租". 可是為什麼那麼多人還是想買? 尤其是在這裡嫌房價高的人?就是你們自己把房價拱上去的.市場經濟, 價格決定於供需. 如果不是那麼多人要買, 不管做什麼事情, 價格都拱不住的.若價格掉不下來, 就表示東西賣得出去.台灣自有住宅率93%, 卻還有這麼多人要買房子, 那還能說什麼?想想自己的心態吧.
tarktung wrote:正面思考的人-當你要"為房屋貸款傷腦筋時",你就非進步不可,你說這樣這個社會會不會進步?人生在世,你要為許多事情傷腦筋,房貨只是其中之一,而且,說不定比其他事情還好解決 是嗎?我想德國、新加坡跟台灣相比,已經有了正確的答案...。前兩者遠比台灣進步。當然有很多事要傷腦筋,但為不公平之事傷腦筋,就不是很值得了。絕大多數年輕人,最大的負擔就是房貸,這點無庸置疑。
任何商品都是供需台北土地越來越少沒錯,但是人口增加的速度更慢台北現在房價動輒好幾千萬很明顯和一般小市民收入托勾房價或許可以用炒作的可是任何炒作的商品都會有最後賠錢接手的那個把商品當作股票那樣炒作只會出現一個結果反轉的那一刻開始~怎麼掛單都賣不掉,只能看他一路跌到成本價以下
德國?!基本年薪三萬歐元,單身稅率約 30%,一般貨物稅 (sales tax) 19%,單獨的房間租金大約是 700 到 900 歐元,三房約 40 坪的公寓在法蘭克福的房租大約是 2000 到 3000 歐元,怎麼比,比什麼?
busyman99 wrote:是嗎?我想德國、新加...(恕刪) 何謂不公平?你買不起別人買得起就是不公平?busyman99 wrote:絕大多數年輕人,最大的負擔就是房貸 這跟本就是屁話,你所要買東西還有什麼比房子貴的?房貨當然是最大負擔,你也可以不要這個負擔啊-去租房子不就得了?我也是租了5年才買了個舊房子的大家都只租不買,房價自然漲不起來-房價基本教義派的論調話說回來,當年我剛買房子時,房貨15xxx,車貨17xxx,最大負擔反而是車子,這兩項扣完也沒多少了那我是不是該跳出來罵政府-為何不讓我可以輕輕鬆鬆的買車子?我也很需要車子啊,跑業務接送小孩等等...
willk wrote:投資德國房市當包租公都有8%左右的租金報酬率..德國自有住房率爲42% 在 google 查到這個文串, 實是不懂這兩句話的意思, 如果是這樣,為甚麼大家不願意買房當房東? 想聽聽大家的高見。
去年或今年初在 經濟學人看到的統計: 過去 20年房地產完全沒有漲的國家是德國跟日本,而且日本還是大跌日本跟德國剛好也是過去 20年 全世界整體經濟實力的第2,3強而經濟實力第一的美國 在泡沫破前, Shiller home price index 曾經追蹤美國上百年的房價與通貨膨脹的關係也指出美國平均房價的上升不比通貨膨脹高多少(高 0.7 百分點, 如果平均年通貨膨脹 是 6%,平均年房價上升在 6.7%),現在泡沫破後, 大概已經比通貨膨脹還差而 S&P 500 等股票指數比年通貨膨脹還高 2 個百分點左右,所以明顯的投資股票比投資房地產有利可圖多了歐洲的情況也非常類似 (有類似 Shiller 的 研究, 時間更久, 超過 140年的追蹤歐洲房地產價)所以在全世界過去20年經濟實力前3強, 基本上投資房地產完全不是甚麼好管道這其實有背後更深的原因與意義:房地產高漲敗壞經濟不像製造業, 農業等, 房地產一旦房子蓋好了之後完全沒有創造新的財富,房地產越賣越高只是金錢的轉移:從中產階級轉移到地主/房產商, 對國家整體實力完全沒有幫助不只完全沒有幫助, 還有極大的社會成本, 對經濟是極大的負面作用:1. 房價高漲/買房壓力大 國家的年輕人基本上成為房奴,負擔大而很不可能創業或選擇風險大的新公司-因為有房貸要付,結果新興產業不容易吸引人才2。資金大部分流入房地產, 所以很小的部份投在 風險大的新產業,新產業不容易借到錢也就不容易成氣候3。 擁屋高的地方,人材流動性小,企業不容易挖到最適合的人, 也對新產業不利(美國的經濟學家發現美國每個經濟振興時期人材流動也極大,中國的經濟崛起也跟農村人口大量流入東南沿海有關)4。許多家庭住得離上班的地方遠,浪費很多時間在交通上,沒有精力與時間照顧家與小孩,郊區住家附近白天沒有大人,小偷有機可乘,小孩沒有足夠的時間跟父母在一起, 成長容易出現問題5。泡沫時期, 房地產比其他產業都容易賺錢, 所以吸引了許多 原來可能在實體產業工作的人材,泡沫期, 資金大部分湧入, 所以很高比例的就業機會都跟房地產相關(如加州泡沫時期一半的新工作機會都是房地產相關的, 現在泡沫破了, 加州的失業率馬上加倍)所以泡沫沒破前嚴重打擊實體產業, 泡沫破後那些房地產人的工作經驗在實體產業沒有幫助,所以失業率會居高不下還有許多社會問題在美國的 http://thehousingbubbleblog.com/index.html 常常被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