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景氣不好,請看多房市的朋友告訴我們要如何漲


aa2176 wrote:
根據主計處最新統計
...(恕刪)



那這些數據 這摸差? 為何股市從4000跑到快6800?? why?
why? why? why?
因為你說的這些數據 已經是過去式 !
股市反應未來式!! 房價反應 現在式 !!
懂了嗎?
不要總是過去的數據裡,看新聞 和過去數據來投資的
這樣你是賺不到錢的!! 要有洞察機先的能力,才是王道!!

野百合 wrote:
這個說法有盲點真正厲...(恕刪)

哈哈!
大大你怎麼可以把這個秘密說出來呢……?

股票族裏就有很多人這樣玩了;利率低,比股票融資還划算,雖然不多也不無小補。
花個手續費把房子《轉賣》給《自己人》,又能迅速獲貸《通關禮遇》…過去銀行是老大,
這波是敢借貸的是大老爺,尤其金控公司銀行、證卷又是連體嬰,效率超快、服務又好!
這波股票漲上來,有不少是這些資金的貢獻!
反正政府德政不用白不用,但也算幫還政府把股價拱上來了。
shalley wrote:




那這些數據 ...(恕刪)


請看清楚資料吧
不要逢空必反
這是預估今年的資料
股市是從去年的9000跌到6800
共跌了2200點
why? why? why?

GNP自16500美元衰退至15000美元--跌幅約10%
股市9000跌到6800--跌幅約24%
股市反應未來??
所以GNP未來還會再衰退嗎
平均值降低
樓主的收入也降低
也有逆勢成長的人

單純就收入這部分來說的話
自然會有把平均值拉上來的人
有興趣買房子
可能是助力
也可能只是支撐
??
我比較好奇,這個是不是能夠借新還舊?
如果可以的話,那這些通通都沒有意義了。。。。。
如果都不能的話,假設350w一個人,總共57142人去借錢。。。有就是,整整八個月,每個月全台賣房子只用掉(57142/8=7142),就是七千人去買房子,台灣家庭總戶數。。。七百萬人,也就是說,只有0.001的比例去買房子!
不知道算多還是少?


這貸款不能借新還舊的!已經有規定~
~貸放對象:中華民國國民年滿20歲,每人限購乙戶,不得重複申貸;另已申貸政府優惠購屋貸款者(指88年起陸續開辦之1兆9500億元政府優惠房貸)亦不得重複申貸。
~適用建物:限於97年3月22日(含)以後完成建物所有權移轉登記之中古屋及新屋,且其建物所有權狀之用途應登記含有「住宅」或「住」字樣者。

以您的計算比例,我認同您說的對,一個月裡只有7000多戶房子在賣真是太少了~
2000億優貸8個月用掉,速度還真有點慢,應該要更快一點!

照大大的說法,所以新蓋建案高雄也會漲?台中也會?
花蓮也漲定了?苗栗也是?......

大大啊~已經說明我是單就原物料成本去看,您還是執意要引到地點?!
我不講地點了,您就地點說的都對,我也沒說這不是原因或任何不對~
但原物料價格,真的沒有您想得那麼簡單,
用皮革原物料來做比喻?您大概不知道這幾年建材原物料足足漲了一倍多?!
天災人禍,光一個四川地震,讓鋼筋物料,從15000變成30000多,
您要後來繼續蓋的建商要用15000賣?怎麼賣?其他物料就更不用說了,
我們只會看到怎麼房價越來越貴,因為其中不乏這樣的因素啊,
您說的地點是一項因素,我已經說明我也只是就其中另一項因素來說明房價"某些"漲的因素,
您要講"只是"人為炒作?!是不是否認通貨膨漲的因素,應不應該把通貨膨漲看淡當作不是原因?
我想我也只是就"這點"來說明我個人看法,板上的其他大大自然可以綜合大家的看法,
而不用一定要爭到贏啦!至於您說的要不要買,當然選擇權在您,我也沒說非買不可啊,
反正以後漲起來我們大家都是輸家!只光說不該漲也沒用的啦~
野百合 wrote:
這個說法有盲點真正厲...(恕刪)

這樣說也對,我也知道這方法,只是真的要身邊的人去這樣買,還是很多人不相信可以這樣賺錢的~
我覺得景氣不會一直差下去
或許沒有很明顯看到景氣回升的樣子
但是慢慢去年底那種壞不見底的感覺已經要消失
這樣因素影響了房價
其實一般的受薪階級購屋
應該要考慮到在等待房價下跌過程中的機會成本有多少

利率會不會上升
房價會不會緩步回穩
議價空間會不會越來越小

長期來說我覺得台灣以後會比現在更好
但市房價跟股市也相似絕不會一路漲到底
一定是波段的漲漲跌跌

但是也要提醒很多想買房子 的人
等待房價下跌的過程中是讓自己的籌碼變少還是變多

對很多人而言房價下跌過程中可能是大環境不好
間接自己的收入也變少了 這樣的變化是否造成自己離理想的房子距離越來越遠

對於建商而言 現在的大建商 跟以前很多小建商不同
他們透過許多金融操作的方式降低持屋的成本
不可否認的之前有很多案件建商也悄悄降價
可是既使如此這樣降價的過程對很多不斷看空但又想買房子 的人
也不見得真的敢進去買
而對建商來說他們只要賣了三成 剩下的房子 他就可以撐很久慢慢賣
所以 這樣的過程 到底能不能追到自己想要房子呢??
wtmpaul wrote:


這貸款不能借新還...(恕刪)


舉地點來說明只是想說原物料的價格在台北這種動輒一坪50~150萬起跳的新建案來說
真的只是成本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事實上很多01的文都提到,新大樓建材一坪的成本大概都在2萬到6萬
舉利台北市區一棟新大樓一坪60萬成交,建商一坪假設賺10萬
4萬元一坪建材,扣掉零零總總的成本,土地成本就是一坪4x萬
雖然這樣估算可能不是那麼精準
但是至少可以知道台北市區新大樓的土地成本是建築的好幾倍
就算拉到台北縣也至少有數倍
土地漲一成,等於原物料漲好幾倍
如果景氣差造成土地跌價
台北市區來說只要跌一成就可以抵消原物料漲一倍的水準
所以我覺得影響台北房市主要是景氣是否造成房市好壞

我也說如果建材成本占單坪售價的比例很高
當然原物料漲就會受到影響
但是如果單坪售價在50萬以上的我覺得沒啥影響
還有人說台北單坪售價會到300萬一坪哩
這樣原物料占的成本又更低更低了
幸運天 wrote:
我覺得景氣不會一直差...(恕刪)


非常贊同您的意見,
福地福人居,房子永遠有人嫌、有人喜歡, 誰說了算? 自己說了就算!
何時是好價位,怎樣是好房子,誰說了算? 自己說了就算!
房子條件都符合自己的需求,生活機能好、交通方便、自己在允許狀態下又負擔得起,這樣是不是好房子?
自己說了最算數~都這樣了還要繼續等下去嗎?都是自己決定才算準!

等待房價下跌的過程中是讓自己的籌碼變少還是變多~間接自己的收入也變少了 這樣的變化是否造成自己離理想的房子距離越來越遠 尤其這兩句話說得好!
景氣差的時候 有錢的人就先進行卡位了

景氣大好時 沒錢的開始便有錢 捉交替的輪迴生生不息
反正景氣大好時 買不起的也覺得自己買得起了

投資市場永遠都是這樣的輪迴

一直想不透的是
版上空方都說景氣差 所以現在是虛漲 不要買 低點會再來
等到景氣真開始轉好 價格會比較容易下來嗎? 理應不會
所以......再等下一個景氣循環?
那永遠都有下一個不景氣 但是來了你敢買嗎?

所以殘酷的現實是 有錢的說話算數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