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未來的都市更新

jackychen23 wrote:
但是由政府規畫舉辦的...(恕刪)

後來被我爸知道了之後,
就換我爸跟其他人不同意了.'
要double大家一起double才對,怎麼可以獨厚一個人呢??








按理是應該透明平等公開.依照樓層持有面積按公式計算
聽說我們這裡也有人硬傲.明明持有的是三樓卻與建商私下要一樓店面..
當此之下必會犧牲其他住戶的權益..
個人認為,都市更新成功的幾個關鍵因素:

一、地段要好

好地段成交價格也會比較高,因為權利分配的計算公式是 更新後總銷-地主給建商的共同負擔=地主實拿,地段越好的房子,總銷越高,相對地主可以分回的就會比較多(建商可退讓的空間比較大),越有機會成功。地段不好的地方,若地主拿雞腿比香蕉,就不用多玩了。

二、有更新必要性與急迫性

更新最主要的是餅(容積獎勵)要做大,如果更新的案子夠大、夠破、夠爛、夠危險,相對的能爭取更多的容積獎勵,地主與建商的利益也都會相對提高。也因為是海砂屋、輻射屋、地震危樓等因素具有更新的急迫性,相對更能整合地主的意願。如果房子還不夠爛不夠危險,缺乏有效的誘因,也很難玩。

三、資訊要透明、公平

更新過程中,最怕的是資訊透明度不足,造成地主之間相互猜忌,總認為別人拿的(暗盤)會比自己多,整合就會越來越困難。都更過程中,要想辦法建立大家可以信任的平台,或是先做觀念的溝通,否則規劃的專業者(建商、估價師、規劃公司)說一套,聽不懂的地主理解的又是另外一套,沒有交集,就沒得玩了。


四、戶數跟嘴砲不能太多

這就不用解釋了。


住了屋齡40年以上的公寓,油漆斑駁,水管常常漏水,樓梯間有著各式各樣的鞋櫃.曬衣服往往只能利用後陽台外推的多一些空間.那時曾思考著換新屋,也拿了許多售屋DM,到最後這些廣告紙都被用來折盒子裝垃圾........買不起.因為新房子標記的價格給了老房子屋主一個財富的概念.她們期望舊換新50坪換50坪,1樓加蓋成3樓的,他要3間賠他.而真正的都更是要政府'建商'居民三方合作達成的.政府獎勵容積+建商合宜的價格與品質+居民部份負擔與明理的談判,就可以達成執行(細節省略).可是大家的"貪"讓本來的美意成空.其實建商不一定
要買老屋來蓋新案,再等到50年或再一次地震,他們是要土地而已.....目前幾乎都朝重劃區推案,惟有如此才能有低價屋可以提供.如果你是101旁老屋屋主,只隔了100公尺,2個世界,你賣高到頭來只剩下土地可以賣錢,算算看你持份幾坪?乘以土地單價.....你其實越來越窮.因應少子化的關係,加上老年化,我想那個價格不是年輕人可以負擔的,年輕人只能向周圍可以負擔的區域挺進.最後都市裡剩下更多的老年人.......孤獨的守著他們一輩子的殼,也守著那個不會實現的發財夢.

奔跑的小烏龜 wrote:
住了屋齡40年以上的...(恕刪)

其實這也是我原本在想的,現在租的30幾年五層樓公寓周遭環境我還蠻喜歡,離捷運站也算近。原本是有考慮等房價修正合理時,主動跟房東提買下。(至少住了這麼多年屋況都清楚也能DIY修繕)。
但是考慮到沒電梯,如要加裝的工程費、保養費、電費分攤等,全棟住戶要溝通協商肯定沒這麼容易。再來就是跟其他住戶聊天,都口徑一致認為沒電梯當運動就好,退休年老爬不動到時候再說。換言之,改裝電梯的想法就算買下想實行也不太可能。
再來就是都更問題:這房齡頂多再住個30年,但就如同其他公寓一樓住戶有店面且認為騎樓停車位是他的,五樓住戶頂樓加蓋一戶當兩戶用(老年夫妻住一層、新婚子女住一層),種種私心跟利益想照土地持分走有難度。加上這棟公寓是跟其他七棟的連棟式社區大樓,很難單獨都更重建而得整合至少40戶,我個人是覺得成功機會不大(加上又只是新北市的住宅區,建商獲利少更沒動機)。
隨著房市修正走跌,個人買房觀念慢慢修正為:
1.照30年房租總額跟房東買,換言之30年後都不都更都無所謂,有就當賺到。而這樣的總價也蠻接近房東當年的入手價(如果他願意賣的話)。
2.退休前就簽長約租屋即可(房東跟我關係不錯,已經住五年這次又新簽3年租約),房貸房租差額拿去買國債、基金強迫儲蓄,30年後去鄉下買地自蓋有電梯透天享受田園生活。

至於你說的現象從工業革命都市化以來,真的是發生在古今中外如倫敦、紐約這些老市區。其實台北發展不也一樣,從早期艋舺、萬華要靠河港到往東區,現在又隨著捷運路網往周邊板橋、新莊。隨著產業結構改變(從依賴水運=>汽車陸運=>捷運),市中心也一直在轉移。也許哪天某執政黨提出遷都台中或高雄或是兩岸統一(不管文統或武統),到時候城鄉分佈又是另一番局面。個人覺得讓自己的資產分配多樣化,不是只有在大台北買房而是能彈性隨著上班地點或產業轉型、退休後規劃有更多選擇,人生相對過得快樂些(不用執著於非在大台北買房)。
Arcus0827 wrote:
其實這也是我原本在想...(恕刪)

這觀念真的超棒!!我也是這樣的想法!
家只是殼,家人才是幸福的元素.希望清早有光線射入客廳,開窗有俆俆的微風,遠眺有綠色的景,上班通勤及房價可以負擔,那就是還不錯的殼.
房仲廣告的數字遊戲,其實不要太在意,不要去期待一定要住市中心,往外圍跑一些,或許可以有新的生活體驗!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