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

[真相] 德國 電費單開箱 ~ 9.8萬台幣/年 [單價12元/度 約6倍]


ShangLai wrote:
問題就在於,海洋中生...(恕刪)


現在又變身成海洋生物專家了嗎?!
另外,台中港的潮差,非常有名,有名到還會影響卸貨。
請自行google吧!如果真的是海洋專家的話,不可能連這個都不知道。
ilovelatte wrote:
我沒打算說服你, 不...(恕刪)


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不過這篇剛好朋友轉了。

台灣不缺電,缺的只是對產業發展的想像。

內文談到:
再拉回談「組織性的破壞以及損耗環境的集體性行為」,這個集體性的行為不只彰顯在企業及官商互利上,更表現在國營企業(台電)的本身,以下數據擷取自經濟部能源局《長期負載預測與電源開發規劃摘要報告》,主要談的是備載電量問題,備載電量的意思就是指當年度耗電的最高日,以裝置容量扣除掉最高那日的電量還謄下多少的電量,

情境 尖峰負載 淨尖峰能力 備用容量率
2009 33858(千瓩) 44453(千瓩) 30.2%
2010 35990(千瓩) 44827(千瓩) 24.3%
核電停機 35990(千瓩) 39941(千瓩) 10.9%
非核節能 33858(千瓩) 39941(千瓩) 17.9%


另外引用一下台達電基金會blog文章

低碳blog對於台灣用電簡單分析。

內文談到:
接下來,拉長時間,來看看10年的用電趨勢。這十年有幾個值得紀念的時刻:
2003年,恰好十年前,台灣每年電力消費甫突破 2000 億度。
2004年,工業用電占總用電量甫突破 50%,往後一直都沒有「失守」。
2007年 1月初高鐵正式通車,爾後高雄與台北捷運的通車路線每年增加,使得運輸用電穩定增長。
由於金融海嘯影響,使得2008、2009與2012年都與前一年用電要少,呈現負成長的狀況。
以最近10年來計算,台灣每年用電量平均增加 41億度(註二),其中,工業用電每年增加 30億度電。若依照此趨勢,每五年就會增加一座核四廠發的電 (核四廠年發電量約200億度) 。因此,如果不趕緊提高用電效率與節約能源,抑制用電量無量成長,不管蓋幾座核電廠、擴增火力電廠、加裝太陽能板,都無法持續餵飽用電怪獸的大胃口。而這才是讓台灣面對缺電風險的根本原因。


另外美國友人提供核電廠因為經濟因素關廠的消息。

關掉的核電廠

wiki內文說到:
On October 22, 2012 Dominion Resources announced they would shut down and decommission the plant in Mid-2013. Dominion's chairman and CEO said "the decision was based purely on economics. Dominion was not able to move forward with our plan to grow our nuclear fleet in the Midwest to take advantage of economies of scale". Lower natural gas costs and resultant lower electricity prices created an electricity market in which the plant could not compete.

最後未經證實資訊,有人說鈾礦只能再用50年。

鈾礦只能再用五十年的資訊。

bearsheep wrote:
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恕刪)

這篇我也看過了, 最後一段我沒研究, 不過我同意文章的說法哦, 所以我贙成停核4, 開始限電之後, 面對現實, 自然會想辦法找到活下去的辦法. 通過安檢只是留下一個選項, 反正賠那麼多了, 安檢不會又是要1000多億吧.
ilovelatte wrote:
這篇我也看過了, 最...(恕刪)


其實我剛剛轉的第二篇blog文章內談到的很有趣,電費漲價之前一年要增加很多的工業用電,
可以在下一年瞬間減少增加值。然後民生用電還減少。所以很明顯的是,台灣的工業拼命的浪費電咩。

但是我覺得這段總結最棒了。

以最近10年來計算,台灣每年用電量平均增加 41億度(註二),其中,工業用電每年增加 30億度電。若依照此趨勢,每五年就會增加一座核四廠發的電 (核四廠年發電量約200億度) 。因此,如果不趕緊提高用電效率與節約能源,抑制用電量無量成長,不管蓋幾座核電廠、擴增火力電廠、加裝太陽能板,都無法持續餵飽用電怪獸的大胃口。而這才是讓台灣面對缺電風險的根本原因。

ilovelatte wrote:
我沒打算說服你, 不...(恕刪)


很報歉,我不是專家。我只是很好奇,一直聽到說電缺很大,來不及,但核四卻蓋了20年,發電量占6%,卻能影響電價數倍,影響到要限電?不懂,不符合比例。
純粹不了解罷了。
shyiming wrote:
很報歉,我不是專家。...(恕刪)

因為這幾年沒有電廠除役,且還有很多民營電廠和大潭電廠上來補足了中載與尖載,但接下來這幾年核一、核二、協和等電廠要除役,但能源規劃卻進度落後,很多電廠要更新機組提高效率,但卻卡在環評、民眾抗爭,所以即便現在不缺電,未來用電也不成長,核四無法如期趕在那些除役的電廠前運轉,到時很有可能在尖峰時區域限電,甚至處理不好,系統崩潰北台灣瞬間大停電
電價應該沒影響很多,都是要漲,只是漲多漲少的而已,但本該使用者付費,別讓政客把台電弄倒了,到時候變賣國家資產,開始以民營化的口號行圖利財團之實,相信財團化後一切以績效為重,對於他們自己相關企業持續低價賣電,但是到時誰來補足這些費用呢?

伯爵紅茶 wrote:
德國出生到大學都不用錢。所以留德念到博士都不用錢!

德國人相信 教育是投資

德國國立大學幾乎都免學費,說免學費的話,讀書只需支付二百歐元不等的註冊雜費即可,且註冊、繳交雜費後,取得的學生證可享有很多優惠包括公共交通票的折扣或免費、博物館參觀。


德國大學的學生淘汰率?

之前德國朋友(跟我在實驗室混了一年) 說他們科系約只有1/3的學生可順利畢業

其餘的都踢掉 是精英制
伯爵紅茶 wrote:
他們的稅率與補貼政策...(恕刪)


所以我有說過 , 台灣跟德國很多地方都差很多 , 地理 , 人文 , 社會 , 經濟 .... 都不一樣

那麼為甚麼很多人還會認為台灣只要跟德國一樣就沒問題了 ?

譬如說德國雖然電費貴但是他們收入高社會福利多所以相較之下電費便宜 , 因此就算沒有核電廠也不會讓生活開銷更多

又或著說德國可以跟鄰國買電所以他們也不需要再蓋核電廠

那我可不可以說只要台灣跟德國一樣冷就可以減少冷氣的使用進而省電 ?

減少冷氣使用進而省掉一個核電廠 ok , 我覺得也許是有可能的 , 冷氣除了給人吹還可以給食物儲存保鮮 , 直接來說就是你家的還有商店裡的冰箱 , 但問題是台灣就不可能跟德國一樣冷啊 , 這種假設一點也不科學
shyiming wrote:
很報歉,我不是專家。...(恕刪)


我也不是專家, 我只是對電的基本特性有點了解而已. 首先我們要了解的現實是, 現在除了抽蓄電廠之外, 並沒有成熟商用的大量儲存交流電技術.
既然交流電不能大量儲存, 發電量 = 用電量才能維持供電的穩定, 如果不穩定就要限電讓它穩定, 不然就會跳電. 這就是供電分成基載, 中載跟尖載的原因. 舉個例子來說, 如果把太陽能跟風力算進有效的備用容量率, 在台灣的某個夏天有一個颱風來了二天, 這二天太陽能跟風力都沒辦法使用, 如果沒有任何電力可以補足供電的缺口, 那就一定要限電, 不然就等著跳電. 一般家庭跳電沒什麼大問題, 但是竹科跳電, 有可能在製品都要報廢, 生產線要停擺.
以明湖抽蓄電廠來說, 下池容量可連續發電及抽水時間各為6.7小時及7.8小時. 就算不計成本, 用台灣目前二座抽蓄電廠來作電力調節, 也沒辦法維持超過一天的核4供電量. 順帶一提, 在台灣的夏天, 天燃氣的發電存量只有7天.
現在可以取代核4, 做為基載電能的幾座電廠的進度, 前面有人提供了. 其實用什麼當基載電能都一樣, 肯定都來不及了.
我沒有打算說服你哦, 我也打算投核4不商轉一票, 以現在來說, 讓台灣面對限電的情形半年一年, 才會讓大家都願意認真的思考能源政策改怎麼調整. 我唯一的期望是, 至少核4要維持在可以準備商轉的狀態, 到那個時候, 至少台灣還有一個選擇. 如果沒得選, 那我家就不是準備緊急電源的問題, 有可能是我要離開台灣到別的地方工作的問題.
核四其實正確來說、整個計畫進行了34年。
目前台電所提出的"電力成長估算"、坦白說、根本是她們說了算。
事實上是否真的台灣持續成長為"吃電怪物"?
不用提甚麼數據、眼前的事實、台灣的高耗能產業都在外移西進
就現在的電價、投資比率也還是在降低
先前傳聞將來投資的汽車業、他們的國家也都是電價比我們貴的國家
今天即便廢核漲價、他們也是會來(因為開版的朋友說其中一國的電價是我們的十倍)
SO、會因為廢核漲電價而影響產業投資??麻煩請給一個合乎邏輯分析跟解釋
產業投資、不會只是考慮成本、包括技術、環境也都是考量環節
不會有人投資只看單一環節就決定投資的。
台灣的產業外移跟投資率降低、問題不在於電力或者電價。

現在這消息好像還沒有被媒體大量報導
台灣目前的火力電廠都還有擴建的計畫
所以廢核缺電?就眼前看來是不可能、至少短時間(十年單位)是不可能
但若這時候要談空汙環保問題、麻煩請另闢專題吧
核能也不是無汙染。
至於燃料成本花費、除非有人能取得台電的資料、否則也無從比較
畢竟他們連購買合約都能弄丟

此外、電學專家陳謨星也提過、台灣發電的效率其實很差
發電跟送電過程中的流失率太高、都還有改善的空間
節能的電力工具根綠色能源也都處於技術落後的狀況
台灣的電力規劃方案、絕對不會只有核電、甚至核四一條路

  • 5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