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te bear wrote:
那你就去買沒有美輪美...(恕刪)
為什麼不是建商把優惠方案送給消費者?
吃龍蝦送鮑魚跟吃龍蝦送陽春麵,你選哪一個


還是你也不一樣


terrybog wrote:
到海外看過房沒有?
確實就是實坪制,還「額外」把公設做的很好!
照台灣虛坪算法,這樣要多灌多少進去呢...(恕刪)
nathan0200 wrote:
我覺得阿
虛坪實坪當然只是登記算法不同,房價也不一定會有變化
但是這本來就是進步的方向阿!
我今天就是單純想買專有空間坪數,很明確想知道居住空間範圍大小,如此而已
nathan0200 wrote:「不懂減少買賣模糊地帶、方便購屋族理解、可以跟國際接軌比較」,到底有什麼好反對的?
nathan0200 wrote:第一,
買賣制度本來就是愈單純愈好,減少模糊空間,車位有的5坪、有的8坪10坪,當然大家都知道算在公設,
預售還跟成屋不一樣勒,到了成屋市場車位又要灌入建物坪數。買個房來住為什麼要搞這麼麻煩?
nathan0200 wrote:第二,
實坪->賣你專有部分10坪
虛坪->賣你專有含公設13坪,剩下的3坪公設花在哪??不知道,要自己量嗎?
nathan0200 wrote:再來有的新案沒啥公設一樣34%,有的裝的美輪美奐一樣34%,為什麼??
nathan0200 wrote:難道中間都沒有胡亂灌公設的差異?也許前者建商可以將公設算到30%左右,卻可能灌入車位虛坪中,為了利潤一樣拉到34%
nathan0200 wrote:第三,
還能跟國際接軌比較
這不才是正確的方向嗎?
nathan0200 wrote:第四,
「市場產品也會更多元」
單純賣消費者實坪不含公設,
市場肯定會有很多單純居住、樸素無公設地產品
不好嗎?
sunyearhuang wrote:
這跟地基可蓋單層面積大小有關,舉個例,樓梯每層佔去4坪是固定的,一層100坪和200坪。這支樓梯所佔的公設比就會差兩倍。
通常法定公設就要佔去34%的地基,建商不會蓋(地主自蓋是可能),就你說的,這麼高的公設沒啥公設,誰買?
我不買,相信你也不買,那建高蓋了要賣誰?除非特例,不然建商不會蓋這種建案。...(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