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

日本東京買房分享


toshinari wrote:
大家好小弟又來分享...(恕刪)


看到這篇老文

只能說台灣無殼族都被政府還有無良炒房的投資客、房仲、代銷給害死了
10月初剛從日本自由行回台,日本吉野家在台場應徵高校生(應該是畢業生),還含交通費全額補助,時薪$1200日幣,台灣時薪應該在120台幣上下;在阿美橫町一隻20CM海大蝦180日幣,超級海大蝦1隻450日幣,在台灣應該是18元、45元買不到,甚至台幣賣的就是日幣價。日本連鎖店「天丼」的海老丼大約是6~700日幣,台灣天吉屋是賣360台幣,還要加一成服務費吧。真要說1:10都不是很準確,日幣價格當台幣賣,在台灣早就行之有年,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吧。
在日本企業是要補助交通費用的, 所以有多人會用時間換取金錢, 願意住遠一點省租金或是購屋成本, 而天天搭車一到兩小時而不覺得苦
台灣就是沒學到這點~造鎮離市區那麼遠代表的是通勤費也為之增加
我的朋友為了省房價住在紅樹林, 每天來回要花110 上下班比起住在市區的朋友一天要多花80, 兩個夫妻一天就要多160 , 換算一年兩人要多花三萬八的交通費.....十年38萬, 當一個房貸扛20年來計算他除了通勤時間不算的話, 沒小孩兩人就要在房貸多加上76萬

再來
日本人不是中國人~~~~大部份的人沒有有土斯有財的觀念
因為日本地震常常發生, 房子是有壽命的(跟台灣三四十年的爛房只要裡面裝潢好就好是不一樣的)
就是因為這個觀念, 房子就像車子一樣一買下來就是折舊~這是要看鋼骨還是木造結構, 折舊年限不一樣
最後資金問題, 不是你有錢就可以買房, 他們對資金來源十分講究, 比方說薪資來源這就要附上證明, 小弟在鐮倉腰越買了一間房子當初就吃盡苦頭 , 因為我的錢是期貨賺來
買整棟的房子不需要管理費~個人覺得划算, 但公寓管理費高的嚇人, 而且日本人講好聽是滿有禮貌, 但講難聽是因為他們都很難搞, 聲音大聲點, 或是你是外國人他們都會拿放大鏡看你的一舉一動, 有時候我在家裡看電影, 都要戴上耳機, 連洗衣服, 吸地板的時間都要小心(我都是聽到鄰居在做才趕快打掃)
就是因為這樣只要這棟公寓有中國跟台灣人去炒房,這棟房子本地人就不會想入住~~
太多眉眉角角了 在日本討生活

抱歉打擾...

想請教一下您說您在日本買地自建的房子

屬於木造建築...有建造商開保證書10年...

我想問的是木造建築可以住多久?

我有想法想在國外買房...

我想在日本買房...太太卻想在美國買房...

我覺得日本離台灣不遠台灣家人有什麼事或要來都很方便

但是美國一想到要飛這麼久我就頭昏

老婆只丟一句日本近年天災地震次數頻繁

很危險...

美國目前看是南加州不是市區

但離市區不遠(在國外的朋友說離市區一個小時多就不算太遠....)

所以不知道要選在哪也不懂日本房市是怎麼樣的

因為沒有朋友住日本可以參考...

都在美國居多...

toshinari wrote:
大家好小弟又來分享...(恕刪)
真的很羨慕

我也想要在日本買房子

住過日本都知道衛浴 五臟雖小麻雀俱全
https://ace0156.pixnet.net
感謝無私詳盡的分享
期待樓主另分享裝潢開箱喔!
樓主在外打拼,能有一棟自己的房子,實在很厲害。
吃儉用十年,存2000万,超強者!
再綁35年??

而且是為了木造房被綁20+35年

A0512 wrote:
抱歉打擾...想請...(恕刪)


日本建商開的10年保證,基本上就是一些很標準很基本的保證。
屋頂不漏水,不會有白蟻,房子不會傾斜。
但是一般來說,就算過了這個年限,這些問題也不會產生。

日本的一戶建的折舊,基本上在20年的時候就沒有價值了。
也就是理論上,你一整間房子挖起來拿去網路上拍賣,你只能送人或是換物沒有實際買賣的價值。
這是因為幾十年前日本大量的木造建築品質較為不好,銀行的評估實際可住的年限上限為20年就應該要打掉重新蓋的(有錯請更正)。
怪的是,這個算法隨著建築技術以及建材的進步,大多數人還是保持這個觀念。

這10-20年蓋的房子,我當然無法計算實際可以住多久。
但是50-60年應該都沒有問題吧?

我的岳父,在35年前蓋了一棟房子。中間斷斷續續大約有2年沒有住人。
大大小小的裝潢以及不影響生活的修理不算,實際會影響住宿的修理,也就是一次的屋頂漏水,以及一次水管堵住更換(以前的水管是鐵的,裡面生鏽卡東西)。現在還是頭好壯壯!!
我想,您可以做個參考。至少35年是沒有問題的。


ace0156bbb wrote:
真的很羨慕我也想要...(恕刪)



真的。這一切的追溯可能要到之前的東京奧運。
之前東京奧運,因為飯店的建築趕不及(好像是Hotel New Otani)當初的建築設計師就有了一個很大膽的想法:
飯店照蓋,但是一般房型的浴室+廁所部分在別的工廠製作組裝,同時進行。
最後再運到飯店把浴室+廁所套進去。事實證明,這樣的蓋法簡單省時省錢!!

這個,就是日本的Unit Bath的前身!!

現在日本的Unit Bath有分size: 1212,1416,1616, etc
各家就在這樣的規範下,設計自己獨特的衛浴感。

台灣很多建築都是採用水泥,磁磚然後選擇衛浴設備一個個套進去。
跟Unit Bath比較,或許塑膠感較不會那麼強烈,實際上Unit Bath照理也應該會很適合台灣的居住環境才對....


  • 4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