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有購屋慾望的人,是不是佔板上的大多數人

zaza213 wrote:
...一個投報率3-4%
一個利率1-2 %
能多賺就是賺
能多省也是賺
...(恕刪)


這個說法要成立 需要考量幾個前提
1. 不考量風險(失業 收入減少等)
2. 房屋價值不會改變 (不折舊,不漲跌價)
3. 銀行利率不變
4. 不從事其他投資行為
poles1 wrote:
這是仲介才會問的吧!...(恕刪)


他們的小孩也可能會問為什麼房子被法拍,為什麼沒有錢吃飯,因為爸爸認為自住沒差買在高點....在這裡有人看多有人看空,但我們只是希望有比較合理的房價.
poles1 wrote:
這個說法要成立 需要...(恕刪)

貸款付不出來
也有可能房租付不出來
可能遇到金融危機
也可能遇到多頭市場
問題很多
要儘量去剔除變數
兩者皆有好處也皆有壞處
把一些變數相互抵銷
去考量最主要的跟本身的需求就好
不然要一直這樣下去
即使有錢買
也永遠考量不完
永遠買不到
??

我自己有房子的人其實漲或是跌對我來說都沒什麼差別

如果房價跌我還想買一間來出租,如果漲的話就維持租給人加收租金就好

謎之聲: 房價維持現況大家買不起房子,我才可以穩定收租金...大家都買到房子了我的房子要租給誰阿
Yung-chieh wrote:
他們的小孩也可能會問為什麼房子被法拍,為什麼沒有錢吃飯,因為爸爸認為自住沒差買在高點.......(恕刪)

也有一群小孩會問爸爸為什麼我們不但沒飯吃,連住的房子都要被房東趕來趕去看人臉色~~因為爸爸堅信"自住有差"!一直在等那無法預知的低點~一等就是三十年(因為永遠低不到爸爸想的價格~~跌了不敢買,漲了怕追高)~~錢都送給房東了~~現在更買不起~只好再等看看會不會房市暴跌囉!!
分享一下自己不專業的看房經驗

以前看房子時

都覺得現在景氣又沒很好,憑什麼那麼高價

所以就預設了600-700 萬要找住家附近的中古屋(北市中山區)

結果一年一年過去,預設的價位讓我愈看地點愈往外圍退,一路退到了北縣

我才發現,真的等景氣好轉了,投機客的敏感度很高,搶房子的速度,不是我們能比的

我只能說,多勤快點找,找到喜歡的就下手了吧,我們的籌碼不多,能掌控的就這些

其他景氣、利率還是原物料都是我們不能掌控的,與其期待些我們不能掌控的

不如多花心思在我們能掌控的點上

重點只在勤快、多看、多比, 不要同時期人家買 30/P 妳買 35/P

也不要買到自己根本不喜歡的還是有問題的






只要有能力,誰都會希望能購買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
很多年輕人購屋都會經過一段歷程,強烈打擊到自信心,最後才會慢慢認清現實並且接受它。

這個歷程通常一開始都是先往台北市精華地段看屋,心中充滿自信,認為以自己的身份地位,一定住的起大安、信義區。再怎麼樣,也總可以買到內湖、中正區吧...

後來發現台北市的高房價實在不是自己能力所及,就開始往中永和、新店、新板等台北縣一級戰區看,這時心中已經慢慢開始有點不太能接受,可是礙於現實還是得看,但是條件相對開得較高,希望能買到五年內的新大樓。舊公寓連看都不屑看一眼。

最後發現自己的能力可能只能買到新莊、土城,心中便開始有所怨懟,認為那些住台北市、台北縣一級戰區的都是不勞而獲的人。房價高都是投資客炒作的結果...

於是心中充滿了不平衡,開始怨天尤人,整天喊空...並期待台北市突然出現一個佛心來的屋主,能以5萬/P 的價格便宜斷頭給他。

當年我也是這樣經歷過來的,那時台北市很多新房子只要一坪20幾萬就可以買到,但我認為那也是『天價』,會去買一坪20幾萬的房子的人,非富即貴,要不就是瘋了,才會去貸款個幾百萬。所幸最後我是在永和的精華地段選擇了一間舊公寓,頭幾年先努力工作想盡辦法償還貸款,再慢慢換屋,才越換越大,越換越好...

可是現在再回頭看看,當時如果真的咬著牙買台北市的房子,日子其實也是一樣能過的下來。雖然過的會很辛苦,但我認為這辛苦是值得的。

當然,我只是提供自己的看法,可能有的人認為不值得一輩子為房子辛苦,有的人認為房地產炒作是種罪惡,不管怎樣,除非你有辦法串連到一千萬人跟你一起操作,不然房價不會因為你一人的喊多喊空而有所撼動。
苦行僧001號 wrote:
...於是心中充滿了不平衡,開始怨天尤人,整天喊空......(恕刪)

每一種人都可能有
也有可能是建商 發現都沒有人來看 心中充滿了不平衡
開始想像可能是某些學者或者網路言論導致沒人買房子
整天到各網站喊多

買房子的人 自己多衡量
花大錢買房子 多考量不為過
台灣人看房市


只會追高



才不相信什麼"相對低點"



看到人家好才開始想跟進



往往已經錯失最佳或是次佳的進場時機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