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臺北市居民所得較高,但誇張高房價仍然令臺北上班族絕望。舉個例子,在不犧牲生活品質的情況下,如果要在臺北市區買一間離捷運不要太遠、有電梯的兩房公寓,不需要車位,平均售價只要抓 3,000 萬臺幣就好,等於台北上班族要先拿出 600 萬的頭期款,並且在接下來 30 年,平均每月承擔 9 萬元的房貸支出。再看看臺北市民的平均所得,依據主計處於 109 年統計的家戶可支配所得的數據(台北市政府主計處),臺北市平均每一戶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是 142.3 萬元,以前面的情況來算,假設一對夫妻在臺北市要買一間像樣的兩房,不但要先一起省吃儉用十幾年才能存到 600 萬頭期款,接著每年收入的 75.8%,也就是四分之三都要拿去繳房貸,因此對比臺北市民的平均收入,臺北市的房價絕對不合理。我看按照這趨勢發展...以後台北市100萬,新北市炒成95萬,桃園市90萬,大家都好棒棒
loveskyactiv wrote:先一起省吃儉用十幾年才能存到 600 萬頭期款,接著每年收入的 75.8%,也就是四分之三都要拿去繳房貸,因此對比臺北市民的平均收入,臺北市的房價絕對不合理 房蟲會笑你買不起跟你說個勵志的故事有一個房蟲想住4000萬的房子付了頭期後使用寬限期撐了五年每月省吃儉用付利息最後付不出來只好把房子賣了這時房子漲到了8000萬還完貸款扣掉房地合一房蟲拿著這3000萬退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