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中古屋上漲的原因?

因為買的人多,就是這麼簡單.....
市中心區的中古屋一直漲的真正成因就在於:

現在的人太懶了不願意通勤。一直要去擠市中心,然後去怪市中心的中古屋一直漲,有病的是去擠的人吧。用時間換取空間是永恒不變的定律。以前的父母輩能夠買房至今看起來安身立命、怡然自得,甚至讓現在的年輕人羨慕。那也是因為他(她)們那時候買房子時,那些房子也是"郊區",而他(她)們很認命及有遠見地買了去通勤過日子等時機。
goethe0214 wrote:
市中心區的中古屋一直漲的真正成因就在於:

現在的人太懶了不願意通勤。一直要去擠市中心,然後去怪市中心的中古屋一直漲,有病的是去擠的人吧。用時間換取空間是永恒不變的定律。以前的父母輩能夠買房至今看起來安身立命、怡然自得,甚至讓現在的年輕人羨慕。那也是因為他(她)們那時候買房子時,那些房子也是"郊區",而他(她)們很認命及有遠見地買了去通勤過日子等時機。



你邏輯出了問題

太懶不願通勤而去擠市中心,又怪市中心一直漲,這兩句話代表,
1.如果買了,那其實已經擠進去,那周圍怎漲都關我闢事?那又有何怪罪之說
2.所以上述不成立,那就代表還沒有買,甚至也買不起。

如果這群人買不起,請問誰把房價墊高了?如果你說這是主要造成漲的問題,他們因為買不起才在那邊怪,那到底是誰去擠成功,並成功買到房子?

那再來,既然目標只是擠進去減少通勤,那擠進去就不會再挪動,那就不會產生價格持續飆漲問題,房子是要住一輩子,不是一天到晚在換房子,你是吃飽沒事幹搬家搬爽爽?

所以基於自住客理由,買了就很懶得動情況下,中古屋房價理應是緩緩上升,而新成屋也該是緩緩上升,應該是以薪資為依據下上升,不是嗎?

那現實是...怎樣呢?
zxcv123123 wrote:
台灣的房子最妙的地方...(恕刪)


台灣自有房屋高達8成多
台灣人至少七成以上的人都想賣貴一點割韭菜
就是那麼簡單
jiahsien wrote:
你邏輯出了問題太懶不...(恕刪)


邏輯不是一廂情願的。所以誰有問題,事實告訴了我們。
goethe0214 wrote:
邏輯不是一廂情願的。...(恕刪)


原來(想擠市中心卻怪市中心房價貴的)魯蛇嘴砲碎念房價,房價就會上漲...那也很厲害。
zxcv123123 wrote:
台灣的房子最妙的地方...(恕刪)

這就是自由市場的詬病之處嘍

事實上東西都應該要折舊, 車子房子都會老化而漸漸變危險
但因為地點需求關係所以讓老房也有人願意用不可思議價買
而每次的賣方都把價錢往上疊, 導致房價不會降, 惡性循環下就造就了房子貴到無法像衣服鞋子車子一樣爽換就換, 再次輪迴成一堆天價老舊危樓...

簡單來說, 大家要有觀念房子是[用品]必須被[折舊]才有可能讓房價正常且市容美觀, 只要房價持續成長那老房只會越來越多且大家越難換到新房
路人39 wrote:
一般人舉這種例子都是舉吃的東西
因為15年前食品和現在比才是"相同"的東西


食物~~~好吧
去年(2022)年底茶葉蛋一顆從10元漲30%到13元...........食物都可以漲30%
房屋價格上漲算啥???
goethe0214 wrote:
現在的人太懶了不願意通勤。一直要去擠市中心,然後去怪市中心的中古屋一直漲,有病的是去擠的人吧。用時間換取空間是永恒不變的定律。以前的父母輩能夠買房至今看起來安身立命、怡然自得,甚至讓現在的年輕人羨慕。那也是因為他(她)們那時候買房子時,那些房子也是"郊區",而他(她)們很認命及有遠見地買了去通勤過日子等時機。

不是市中心才有工作, 大部份的工廠都在郊區
市中心大樓只有辦公室而已
除了高薪的公司主管, 就是低階的文員和服務業
高薪的公司主管不用煩惱買房, 低階的文員和服務業買不起房不奇怪
為了減少通勤去擠市中心買市中心的房, 笨蛋才不懂得先掂自己的斤兩
最好的你的父母輩當年在市中心工作
卻買郊區是為了現在幾十年後的增值


goethe0214 wrote:
邏輯不是一廂情願的。所以誰有問題,事實告訴了我們。

邏輯不是一廂情願的, 是因為邏輯的正確性只有一條路
邏輯走錯了, 走到的答案也會是錯的
zxcv123123 wrote:
台灣的房子最妙的地方...(恕刪)


除了前面提的各種原因之外
個人認為還有一個

號稱打房用的"實價登錄"在那撐著"抗跌"

所以房價能"步步高升"
也就"不足為奇"了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