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建蔽率和房價的關係相當高,政府為啥不放寬住宅區的建蔽率至50~70%?

登卡普 wrote:
事實上台灣根本就不缺土地,建地之所以價格會貴,就是因為有【土地使用分區】。



光是說日本東京地小人稠...
東京鬧區也沒有完全都是高樓層的集合式住宅..

把人口都在一個單一地區集中
用電.水.汙水.環保.交通
都會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地方政府只管炒作土地.
卻不管基礎的民生建設...
看看台灣到處都會塞車的景象就知道了
講求投報率的關係.
公共建設永遠是在追趕著民眾的實際需求
等到政府公共建設完成.
就變成政府的建設會淪為房地產業者炒作的議題
請願取消林鄭家族的英國護照.https://reurl.cc/VaWZqQ
樓主講的真的是太好啦
有血有肉的
一定要去選立法委員啦
或是來個內政部長當一當也行
要不然......
這都是屁話喔
成本高就賣貴一點 成本低就賺多一點 董?
樓主太想當然爾了,真正影響建築樣貌的是容積率而非建蔽率,證據是現在的新建案建蔽率都沒用滿,而且離滿都還有些差距,譬如50%建蔽率的地,常常建案都只用到40出而已,甚至低於40%,而容積率則一定會用滿,假如建蔽率會明顯降低成本,現在的建案就一定會用滿50%才對。

你期望的50-70%建蔽率的地方就在林口啦,住三50%,住四60%,住五70%,中商70%,來林口看看吧,看有沒有符合你心中的期望?
eanck wrote:
建蔽率為啥和房價的關...(恕刪)


建蔽率太高的房子,太臃腫,蓋不出美感
房子寧願蓋得高瘦,也不要蓋得矮胖
搭配合適的開放空間,整有質感

外行人才在叫什麼提高建蔽率,是要蓋碉堡還是監獄?
不長眼 wrote:
把人口都在一個單一地區集中
用電.水.汙水.環保.交通
都會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相反了,分散式更難維護。
這放在任何產業都能瞭解。
開一間公司你員工分散在各個縣市你覺得會很好?
同樣道理,看看台灣有人住北宜有人住市區。
北宜公路旁住家有些還沒有自來水,要用山泉水地下水…

電還比較好解決,畢竟電線是軟的,可以延著山路道路而走,或者直接斜坡下去,施工又不難,被東西壓到不一定壞。

但自來水、污水、交通都是硬式需求。
必須是硬的管線,軟趴趴管線會阻礙水通行,道路也是硬的道路,也不能隨便拉隨便走,所以偏遠地區反而是有電沒水,污水隨便排放,道路有就好,品質管不上。

所以都市設計通常都是集中而非散戶型態,這樣水、電、污水、交通才能有效處理,政府不可能花大錢蓋馬路到幾戶人家…更別提水跟污水處理。

同樣電雖然好處理,但傳輸過程都是特高電壓傳輸以降低損耗,為了偏遠地區還要搞個降壓場所……
甚至還要把電塔延伸過去,不覺得很搞笑嗎?

所以集中式很正常的……

至於你可能想到美國風格,那是人家土地大,需要有人先過去開發,周圍可能幾千平方公里等著開發,但台灣……可不是這樣=_=
這不是政策問題
是政治問題
你以為那些人花一堆錢選上去是要領薪水?
當然是要撈錢啊
每個決定背後都藏著巨大利益
建蔽率對小面積透天影響比較大
但最主要是容積率才是開發強度
像一些南部都市計畫區居然有容積率120-150的
真的是開玩笑
難怪幾十年了都市樣貌都沒變
因為房子拆了就蓋不回原來的容積了
而這些是誰訂的
是天龍國的內政部都委會最終審定的
真的是欺負南部人
登卡普 wrote:
原來你根本就沒搞清楚...(恕刪)


你比喻算是錯了,不該任何地方都給予開發或者建築。

因為只會導致後續民生基礎的浪費。
農田基本上只要水道,不一定非要有電力、污水管、甚至良好交通品質。

而即便土地沒限制,可以跟你說,最終還是會變貴。
台灣30%是平原土地,其餘都是山,山建築成本很高(我客戶買在陽明山,光運送建材還要限制時間跟日期,一個裝潢硬生生工期拉長到一年才完工…),能夠蓋的面積還是有限,一開始會是大量平房型態,因為土地一開始看似無限多而且便宜,平房建築成本又低,又不怎需要考慮耐震問題。
等平房導致土地蓋滿後,建商開始收購,這時候當時建築成本+自身需要利潤等於建商取得成本,又進一步墊高成本,一旦開始建高,相對建築成本也會開始墊高。

最終還是會導致現在狀況,只是可以延後不少年才發生,開放土地多只是讓現在這問題延後發生。
並且房子型態不會越蓋越小間,而是越市區越小間(蛋黃區還是離公司近,又
優勢還是很好的),越郊外越大間(然後總價差不多XD)
但人們薪資一樣沒跟上,只會導致有錢有資金的掌握更多土地跟房子,進一步加價賣出。

人性總是貪婪的,當你要賣房子會先問問缺房子的親朋好友嗎?還是問問房仲跟自己貼公佈欄?


況且也不可能也不該為了居住而放棄自身農業,這根本本末倒置。
登卡普

看不懂別人說的話,自己回文就好,不要亂引言雞同鴨講。[安慰]

2022-12-31 9:28
可以跟你說,以建商角度來看,土地越大越好規劃。
再者以都市規劃來看,土地越大越能提供更多公共利益。
這麼說好了。

你土地30坪“自建”就算他遮蔽率讓你到80%好了,你能挖的出地下室嗎?你頂多挖出一個機械地下室,身為地主你會想挖一個需要後續維護的機械地下室?
還是直接一樓當停車場?
而更重要的是,一樓當停車場,是不算容積率。
接著等執照拿到後再二工成一般住宅空間…呵呵呵呵

你看,你又多了一層空間。

阿你說停車位勒?按台灣人個性,路邊停就好啦!
客人開車來家找你怎辦?路邊停就好啦!

然後就產生本該自己處理的問題丟給公眾去承擔。


但你放到300坪?通常不太可能自建(撇除有錢人)而是多人用戶,基本上比較難(不敢保證都沒)產生上述自私自利問題…
至少該有的車位還是會有提供,不買的可能還是路邊停車,但多買的必然拿去出租,至少讓附近有車位需求的乖乖停進去,而不是多更多在路邊停車。

更別說土地大跟小很多設計跟空間都是重複浪費。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