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坪制不會讓房價降低, 不過可以直接的跟國外房價來比較, 讓人民了解台灣房價與各國相比是如何至於他們要不要買, 呵呵.之前香港推出最小單位面積為 260英尺, 換算成7.3坪我們新聞報導馬上稱為 奈米宅結果人家是室內空間7.3坪然後才發現台灣自己的房子室內空間早就比7.3坪小來看看台灣售屋網上的廣告主建物8.02坪........ 好像比香港的還大一點喔再看看這個主建物 5.68坪....靠, 香港奈米屋室內還有7.3坪, 那5.68坪室內空間的房子要叫做什麼?很顯然的, 用虛坪的計算方式會產生了以為買到房子比較大的錯覺, 但透過實用坪數 室內空間 相同標準相比, 才知道真實狀況勒
鐵牛CEO wrote:台灣房子不是貴是有錢...(恕刪) 進場資本多跟交易正常化應該分開看台灣買房子真的很畸形買個預售淺銷買不到價錢用喊的 開案漲五萬後期漲五萬 交屋再五萬蓋好後還沒辦法直接入住賣不好的建案也不可能讓利丟出來但其實以上其實都是買方的成本大家都知道一般案件交屋款五趴如浮雲可遠觀不可褻玩中古就不用說了......當然 我同意各國都有自己的玩法但國內這種玩法非常不正常
JoeHong wrote:最近一直在討論「實坪...(恕刪) 台灣早期就是實坪制。走廊陽台樓梯都是不算入坪數內。所以投資客買到這類老公寓華廈都會去做陽台補登坪數。換手時房屋坪數已經就增加了。實坪制可以讓不懂的買方,容易瞭解自己買到的實際情況。好政策
只是個過程 wrote:很簡單啊.現在地政資料都資料庫化了, 把虛坪欄位直接刪除就好了.沒常識的可能覺得會不好做, 其實很簡單的.反正你都說了, 實坪的部分會自己漲價. 透明的面積不要,寧願蓋牌不透明,真是奇特的訴求權狀上面都有主建物,想要真實單價自己除就好了幹嘛把其他資料刪除
swabber wrote:台灣早期就是實坪制。走廊陽台樓梯都是不算入坪數內。所以投資客買到這類老公寓華廈都會去做陽台補登坪數。換手時房屋坪數已經就增加了。實坪制可以讓不懂的買方,容易瞭解自己買到的實際情況。好政策 不懂可以不要亂講嗎?古時候電梯大樓這種有大廳的,就已經有公設面積了就是現在的「大公」現在每層樓的梯廳+樓梯+電梯井,俗稱「小公」的絕大多數都是列入每一戶的主建物面積比如說雙拼公寓他有1/2樓梯+梯廳面積屬於左邊、1/2屬於右邊,列入主建物坪數不相信可以找你家的老公寓去調出測量成果圖就知道現在房仲接案都要去調出測量成果圖,製作屋況說明書你不覺得奇怪,他平面圖幹嘛畫出一半樓梯廳嗎?這就是原因。隨便找的房仲售屋物件:為什麼大部分老公寓沒有去補登?就是因為補登不但要花錢而且面積不會上升,還有部分主建物會變成公設只有當年偷吃步把梯廳排除的老公寓,之後才會去補登,懂嗎?現況反而比你嚮往的古時候更透明至少樓梯梯廳不會混充主建物面積了
nerdwannabe wrote:之前香港推出最小單位面積為 260英尺, 換算成7.3坪我們新聞報導馬上稱為 奈米宅結果人家是室內空間7.3坪然後才發現台灣自己的房子室內空間早就比7.3坪小 你要不要仔細看一下你貼的報導最小是3.6坪,不是7.3坪
JoeHong wrote:最近一直在討論「實坪...(恕刪) 這月經文了權狀坪數、主建物、附屬建物、車位坪數、公設比,不是都寫的清清楚楚了嗎? 還要怎麼實坪制?是指權狀25,主建物15,所以房子只能說是15坪,不能揭露其他資訊讓別人知道總共有25,這才叫實坪? 那不是知道的更少了嗎?還是要以15坪計價,15坪計價房子總價會低?另外現有的房子怎麼辦,當初買25坪現在變15坪,怎麼處理? 所有人的權狀都要改,誰出錢?中華郵政改成台灣郵政生意就會比較好賺比較多嗎?只是浪費錢而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