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突發奇想,蓋養生村,解決年輕人住房問題

一開始房子起居規格就得統一以利 收納大量養生人才
好歹方便AI輪車自動送餐到門口路線
人人付得起,解決住房問題,還可到處旅行

彎道小三/小四 /小五/ 6輪水陸仔 設計開發 造物者
當年的林口不就是這樣,可是,搬去的老人多嗎?年紀越老,移動的意願就越低。
版主建議滿不錯的,我覺可以當政府規劃的一種參考,
但是目前來說,也有幾種情形
1 真的有錢的早就自己規劃,自己移居較佳的房子(台北或台北外圍),房子出租或給小孩住。
2 不想挪的也有幾種,有錢還能動的,多居於老屋不想搬(這種他不想住别地),沒有錢只有一屋在台北的(有些房子不錯但也有非常窳陋的破房子),這種屋主大多也不理你。

以上是我住台北看到的現況(自己家和家人都住台北)
omniyeh wrote:
聽家中長輩說,有親戚退休,有考慮去住養生村,把台北市的房子讓出來,給自己的子女,工作成家居住。


長輩說的話聽聽就好
他們難得頂天能夠使喚子女
會自己去住養生村等死??
辛苦一輩子才賺到的房子讓出來給子女爽??
阿不就良心發現
這年代的老人都是年輕的時候經過各種殘酷歷練活下來的
都是老人精
你還太天真
沒有人的地方哪裡都是天堂
解決年輕人住房問題?

問題的根本是
1. 年輕人普遍低薪
2. 教育素質低落(背道而馳的教改)
3. 產業同質化,多樣性變差
在紐西蘭經常到處去看open home(正出售而開放參觀的房子), 許多好房子的屋主都是老人, 年紀大了住太大的房子無力維護, 而且大多是有庭院的, 搞庭院真的是非常吃力辛苦或是很花錢的事情(住過庭院超過一百坪獨棟別墅的人應該深有體會), 所以賣掉好價錢的獨棟大房子, 去買面積較小, 有管理維護的公寓, 還可以剩下一大筆錢過個到處旅遊和生活舒適的晚年生活, 白人小孩16歲都算成年了(紐西蘭16歲可以考駕照), 很高比例會離開父母開始獨立生活, 父母房子也很大部份都不會送給子女, 賣掉當自己晚年生活費的不少, 這是西方白人的文化傳統之一, 沒有什麼問題.
但台灣的傳統文化, 養兒防老雖然已經因為經濟社會的變遷而趨於不易和淡薄, 但住養生村或養老院還是有一種被子女拋棄或子女不肖的那種丟人意味, 而為子女犧牲和打算的觀念還是根深蒂固, 要老年父母賣掉房產或出租搬去養生村住, 在可見的未來還是不太容易實現.
ap12

其實現在養生村都是有財力才住得起,還不一定排得到(有一定水準的養生村收費不低)也是一些求生活品質的老人自己選擇去住的

2022-02-19 14:22
omniyeh
omniyeh 樓主

剛開始,我也覺得好像是被拋棄,但親戚長輩說不是,是子女在台北愈租愈差,很舊的公寓,快兩萬租金,房東也不維修,傷腦筋.他才想挪的.

2022-02-19 14:43
omniyeh wrote:

退休老人住的,就不太需要考慮什麼離工作地點近不近等問題。


是沒錯
但是.......醫療資源還有大眾運輸工具
這是老人家最需要的
omniyeh
omniyeh 樓主

這些可以在養生村統一規劃,設置.反正台灣要走向高齡化社會.不如現在慢慢開辦.

2022-02-19 14:55
政府自己就是炒房客怎麼可能去搞養生村讓供給量上升

去年被爆出全台空屋數160多萬的時候政府做了什麼?

ANS: 政府出來找各大媒體、學者重新計算空屋數

然後說全台空屋數其實只有80多萬,然後瘋狂洗新聞,

把GOOGLE搜尋的到空屋數160多萬的新聞洗掉,

現在知道政府在幹嘛了嗎?
pest wrote:
但是.......醫療資源還有大眾運輸工具
這是老人家最需要的


好主意,政府設置老人醫療,復建等醫療資源於附近。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