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狂狠亦仁亦俠 wrote:
十幾年前房價基期低,...(恕刪)
十幾年前基期低,
為何那時那麼多人,
勸我不要買房呢?
都只是事後論而已,
因為大部分的人都看錯了,
房屋要課什麼稅,
我沒有什麼意見,
只能說,我繳的稅金,
應該是比一般人多。
浪漫狂狠亦仁亦俠 wrote:
這次是我的想法,請參考隔壁棟第111樓
至於這棟樓的主題,房市和房價,依據過去的經驗,一升息一縮表,房市就像吃壞肚子,一定烙賽,所以,現在還在利用通膨恐懼嚇唬沒有金融知識的未購屋的年輕人,用恐嚇及嘲笑的語氣說沒買房的就是魯空,自信的說自己在這波資金行情是下炒房是人生勝利者等等,個人一直覺得居住是聯合國的基本人權,從房地產獲利是不道德的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想藉著最後機會抓交替從房市獲利的鬧場炒房者,真的很不好意思,小弟要說出自己多年觀察的心得,讓涉世未深且沒有經驗的年輕人對於首次購屋的現今金融環境,有更完整的認識,至少不要買在高點,甚至是台灣房市的最高點,超出自己完整生兒育女的能力,全部堆在高企的房價貸款,影響未來的生活品質。
黑羽斷翼 wrote:房地產這件事,只有建商蓋新的房子是創造實質GDP對經濟成長是創造增量(把餅做大),之後的什麼二手屋買賣甚至什麼炒作預售屋紅單交易,都是在現有的經濟存量進行瓜分,只是財富重分配而已。
你認為...吃飯這件...(恕刪)
浪漫狂狠亦仁亦俠 wrote:
由閣下近二十年房價圖看來,買房時機符合我對年輕同事建議 價平量穩(縮) 的 2016-2018年間(有三年時間好好看房),至少不會買到高點,這十年的底部就是下跌時的第一道支撐(雖然這支撐在長期少子化,台灣如果邊緣化,可能無法支撐太久),建議閣下附上年度買賣成交棟數,可以讓大家看的更清晰一點,更棒。
但,趨勢往下時長空時,買房(股)時機點,跟長多格局買房(投資,投機)不一樣,要等量縮後,至於要量縮到什麼,也沒人說的準,如果房價已經是自己家庭負擔得起,先買先享受,也是一種空頭購買自住房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