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work01 wrote:是你問我銀行怎麼了?(恕刪) 我理性溝通呀= =你應該誤會了我當然知道銀行有精算師我是表達銀行算法跟你算法不同你的算法結果只代表你自己的違約率認知跟我們看的違約率是不同
一鴛一 wrote:你誤會了我當然知道銀行有精算師我是表達銀行算法跟你算法不同你的算法結果只代表你自己的違約率認知跟我們看的違約率是不同 從頭到尾我都沒有說你的違約率是錯的。我還是引用你提供的資料。重點在於我為何要用58季?因為你提供的就是58季。那為何不用最新的0.11%就好?2021第二季是0.11%,沒錯。如果你只持有這一季就要賣掉,那當然只要算一季。但是台灣平均房屋持有年數是29年。你恰好提供了58季(15年)。用58計算風險比只用1季計算更客觀。為何要反對用58季來算? 因為對短線炒房的很不利,沒辦法說服他人房地產風險很低?我大姨子年初貸款800萬,現在就通知銀行繳不起了。營業員還勸她繳滿一年,幫忙不要讓他的考績有汙點。
happywork01 wrote:從頭到尾我都沒有說你(恕刪) 你把58季全部加起來得出的違約率這個是你自己認知沒毛病我也沒反對58季是我們兩個看待違約率這件事本身就不同我表達的是近年違約率就是不到1%何況這違約率只是反映當下社會經濟做參考你算出58季違約率24%,然後4季違約率1%正常人看到會覺得「哇~我怕房子繳不出貸款是那24%貸4季就好」你覺得這數字給人的邏輯合適= =?這篇沒人回應要炒房或當投資客吧你預設我們是投資客,客觀上就有點不理性我都建議買房要準備四到五成以上頭期款不然不要買房房地產風險高低要看是跟哪個商品比你大姨子快違約也是他高估自己承擔風險的能力你應該要多開導他
happywork01 wrote:從頭到尾我都沒有說你(恕刪) 真的受不了這個所謂老師一直鬼打牆要不要去查查內政部 "購置住宅貸款違約率"的定義不是你高興怎的定就怎麼定, 人家的基準是金額, 不是件數, 而且Q1違約的金額, 如果Q2沒解決的話, 會再次計算, 所以你自創定義, 再把Q1+Q2+......Q58加起來就叫總違約率購置住宅貸款違約率,是以每季底購置住宅貸款逾放金額除以每季底購置住宅貸款總額所計算出來的比例。
phy12345 wrote:購置住宅貸款違約率,是以每季底購置住宅貸款逾放金額除以每季底購置住宅貸款總額所計算出來的比例。 哈哈 ! 這我也是去查違約率,到底是指甚麼東東。結果人家說的是金額之間的關係,跟每個人會違約的機率,一點關係也沒有。害我當初也以為是個人還款機率,結果根本不是。這個比率根本不是機率,只是反映每個時間片段中,兩個金額數字的比率,與前期一點關係也沒有。張飛打岳飛,打得滿天飛。
phy12345 wrote:而且Q1違約的金額, 如果Q2沒解決的話, 會再次計算 phy大大是對的沒解決就是繼續算下去就像銀行的逾期放款一樣今年10月各銀行的平均逾放比是0.19%照快樂大的邏輯43年後銀行就100%都是壞賬了
omniyeh wrote:哈哈 ! 這我也是去查違約率,到底是指甚麼東東。結果人家說的是金額之間的關係,跟每個人會違約的機率,一點關係也沒有。害我當初也以為是個人還款機率,結果根本不是。這個比率根本不是機率,只是反映每個時間片段中,兩個金額數字的比率,與前期一點關係也沒有。張飛打岳飛,打得滿天飛。 我談法拍是用 "棟",因為取得的資料就是棟。但我談違約率時,你哪隻眼睛看到我說違約率是用 "人" 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