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業不等於建商,營造業也不是只有蓋房子,雖然有些建商自己有營造廠,但也不應該混為一談,也看出營造業被誤會得蠻嚴重的。1.房價高漲是營造業造成? 影響房屋價格的原因很多,單純就房屋成本估算,一半是土地,一半是建物。而建物中,一半是材料,另一半是機具、工具及人力。土地不是營造業的,材料也不是營造業的,房子也不是營造業賣的,充其量營建業能控制部分只占房屋總成本的1/4,營造業是幫政府或建商代工把土地、材料、機具、人力以適當技術組合起來。把房價高漲的結果歸責於營造業,是否合理? 就如iphone價格漲,應該找蘋果或是找鴻海? 單一歸責很容易,但房價高是系統性問題。再者,營造業並不是蓋住宅而已,水溝、道路、橋梁、隧道、捷運、機場、廠房、發電廠、公園、醫院…等等,全都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如果這些國家基礎建設都不需要,基礎建設全部取消停擺,營造業當然沒有存在的意義。2.引進外勞會導致國內勞工失業? 目前國內外勞71萬,大部分是製造業及看護類,營造業外勞僅有4千人,若放寬營造外勞會導致本勞失業,那製造業及看護外勞就不會造成勞工失業? 放寬營造業外勞是以少部分比例補充勞力缺口,並非取代本勞。事實上目前部分公共工程已開放外勞,但因只能以工程個案申請,申請程序又非常繁瑣,營造外勞的比例才會只有0.48%,營造外勞比例應該提升至比較合理可接受的範圍。參考國外申請營造外勞之條件,有的是因短暫性的公司業務負荷原因,有的是因季節性需求原因,作法相對彈性。營造業總勞工數92萬,即使全部缺工數4.8萬由外勞補足,也僅是5%比例而已,會因為這5%外勞而導致營造勞工大失業? 外勞是補充性人力,本勞是主角,外勞是配角。3.為何不大幅提高薪資吸引本勞? 真正出錢的是"業主",包括政府(公共工程)及建設公司(民間住宅),業主發包給營造業時價格就確定了,合約價不見得會跟著市場薪資現況調整,尤其公共工程價格可能是幾年前編訂,與市價的落差更大 (即使有物調機制)。營造業是承攬制,工種非常多(鋼筋、模板、泥作、裝修、水電、空調、消防、鋼構等等),沒有一家營造廠是各種專業萬能的,一定是隨著工程進展逐步分包給各種專業工班,當業主給的價格固定,分包時物價及工資劇烈上漲時,這些上漲成本應該由誰吸收? 政府? 消費者? 建商? 營造廠? 分包商?政府是釋出公共工程的,建設公司是開發土地的,營造業是代工的,營造業賺個代工費而要承擔高房價惡名,是否公平合理?若您認同,請支持此提案:https://join.gov.tw/idea/detail/91fbdb60-a3c4-4979-85be-71bb725c777e
Evan_Kao wrote:營造業外勞僅有4千人??? 這個建造價格是以台灣勞工的薪水來算的 . 以前的工地粗工工作十幾年就能買實坪20坪公寓 . 後來引進外勞 , 台灣粗工月薪從4~7萬降到2萬5~3萬5 . 房價從3~4百萬漲到到上千萬 , 錢被誰污走了 ?中華民國產物保險商業同業公會台灣地區住宅類建築造價表實施日期:中華民國 109 年 1 月 1 日台鐵太魯閣號事故造成49人罹難、218人受傷,花蓮地檢署今先將明確的部分依過失致死、過失毀損軌道及肇事逃逸罪嫌起訴主嫌李義祥,並求處最高刑度;逃逸移工華文好(阿好)、負責監造的李姓、張姓男子等3人則依過失致死罪嫌起訴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3501963工地雇9名違法移工 工人竟大嘆:再抓房子蓋不起來啦https://tw.appledaily.com/local/20190616/MXNCPNO67M247TJWIJVGVKZA5A/某建築工地當場查獲1名非法外勞從事大理石鋪設工作,雇主供稱工地辛苦缺工,不得已只好僱用外勞來趕工,因違法事證明確遭勞工局裁罰新臺幣20萬元。由於雇主使用非法外勞僅8天,約定每日工資為1500元,與本勞相較總計大約只節省了4000元工資,https://www.ntpc.gov.tw/ch/home.jsp?id=28&parentpath=0,6,27&mcustomize=multimessages_view.jsp&dataserno=201407310019沒有外勞 , 台灣工人的薪水不會這麼低 ! 快降到基本工資了 !
不死喵喵 wrote:雜工是1200~1300...(恕刪) 四-五年前還在工地玩大台北行情大約實領1100-1200進料1300起掃地大約950(估計是刷人數)聽說台勞外勞有一定比例工程電梯操作聽說800現在時薪160x8 數學老師沒教不會算只知道賣房子用時價...發薪水就想當年基本薪資再漲下去 年薪百萬會變笑話我想想變下流老人就算月退3萬搞不好比現在1萬5還慘..難怪要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