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為何不推囤屋稅,空屋稅

因為打假的,所以不可能推這2樣!!
看海成花 wrote:
事實就是景氣差,
你去商圈門市看看景氣好不好?
沒有一個跟你說好的,


看來你腦袋還沒改變
疫情前就嚴重發生 實轉虛 通路
疫情後,你可以查查 new normal 新常態,通路及消費習慣大幅改變,遠超過過去電商的影響
我經營自有品牌電商也有部分實體通路,2020電商營收是2019年全通路的1.5倍!同時,2020年Q3停止對實體店家發貨
不再有中間商,我把給中間商的利潤回饋給消費者,進而更擴大市場
此外,在CRM統計的客單價、消費頻次等的RFM模型指標大幅上升

不只是我,Momo, Pchome等電商都創新高
https://www.google.com/amp/s/www.inside.com.tw/amparticle/22225-momo-pchome-e-commerce-2020

時代變了,腦袋記得更新
因為有很多的政客也同時擁有很房子,也在炒房,您想他們會笨到拿石頭扎自己的腳嗎?想也知道
財團 政客 手上的土地 房屋比多的 出來演演戲而已
Dr.Corgi wrote:
看來你腦袋還沒改變
疫情前就嚴重發生 實轉虛 通路
疫情後,你可以查查 new normal 新常態,通路及消費習慣大幅改變,遠超過過去電商的影響
我經營自有品牌電商也有部分實體通路,2020電商營收是2019年全通路的1.5倍!同時,2020年Q3停止對實體店家發貨
不再有中間商,我把給中間商的利潤回饋給消費者,進而更擴大市場
此外,在CRM統計的客單價、消費頻次等的RFM模型指標大幅上升


不要鬧了...
我是上游廠商,
底下將近300個,
也不乏百貨公司櫃、代理商!
他們沒有經營電商?

答案是有。

跟他們聊天都以維持主要課題。

電商創新高,
也沒拿出數字...
1.5倍的基數是什麼?

假設..
10年前門市10萬電商2萬。
今年門市5萬電商5萬。

電商創新高阿!但整體少2萬呢!

這幾年同行甚至不同業有很多都抓很緊,
不供給門市也有可能意味著:貨不敢做很多。

我這邊有些也只供百貨。
看海成花 wrote:
不要鬧了...我是上...(恕刪)


他是說他當電商老闆很賺啦🤣🤣🤣
亮的發白 wrote:
他是說他當電商老闆很...(恕刪)


阿捏...
我沒看仔細,
我以為他只有單純拿新聞出來。

不過不得不說現階段電商的確發展潛力很大也很快,
實體通路是部分沒落,
我目前看來是比較偏向商圈集中發展。
台灣北中南部分商圈Q4反而有增強。

未來的確電商主力,
但未來的未來不一定。
政府官員說囤房稅會轉嫁給承租戶,但是如果搭配承租戶遷入戶籍,該出租房產即不列入囤房計算,這不就解決了嗎??

只要有此搭配,囤房的人巴不得立刻把房子出租給他人,不但有房租可收,還可減免稅負,誇張一點還可能倒貼,到處找人頭設籍。

雖然用人頭設籍聽起來是非法逃稅,罪大惡極,但解釋上可以當成有錢人對於弱勢者的居住補貼,何樂而不為?
看海成花 wrote:
不要鬧了...
我是上游廠商,
底下將近300個,
也不乏百貨公司櫃、代理商!
他們沒有經營電商?
答案是有。
跟他們聊天都以維持主要課題。

電商創新高,
也沒拿出數字...
1.5倍的基數是什麼?

這樣剛好,我也是上游,自有品牌,
除台灣以外,賣到亞洲十國、中東、加拿大
我一點五倍的基數是2019年台灣市場營業額近億.. 不含外銷
我通路以自銷為主,自銷毛利在六到七成
真正組成戰鬥團隊是近三年多的事

講到電商
Pchome, momo以降,包含兩森、生活市集等都在去年創新高,
這都是上市櫃公司,都有公布財報,有興趣請自行去查
我這行業的大型實體賣場去年初期都不好,年中轉好,年底大家都有賺到,所以年終大部分都兩三個月以上
我這行內表現比較不好的是技術服務類公司,但業績跟2019差別不大

或許不同行業差很多吧
但你講到的百貨,我有全台灣百貨公司的統計數據 2018~2020全年
但這表格應該是有版權,我提供兩組數據:
不含outlet的百貨公司 2018年 3058億, 2019年 3189億, 2020年 3173億(-0.5%)
含outlet的百貨公司 2018年 3273億, 2019年 3271億, 2020年 3478億(+0.2%)
所以,2020年根本不算景氣差
更別說,自創品牌的很多廠商,我同業及鄰近行業如生技業等,出口都創新高... 高基期的新高
但生技產品代工業也是兩樣情,著重做中國市場的,影響很大,中國業績大幅下降(如大江生醫)
做歐美市場的大部分都笑呵呵

還記得新聞報的有史以來最高的三千輛99億的豪華轎車?
房市熱絡逼到政府避免泡沫要打房?我在2019 2020共買兩間近一億,我房仲生意太好去年買了E200
要打房前幾個月,一些房仲業者高層就被政府單位與相關研究機構訪談,問市場狀況,並且有透露可能會有一些措施,避免熱錢過多投入房產業,避免泡沫
我們這些約略知情的人,還覺得怎會這樣晚才推出政策打房,明明好幾個月前就在準備了(我支持抑制房價,熱錢太多了,台商回流,以及一些之前資金放海外的,利用各種方式回台灣投資,炒到連觀音土地都在買...真的買到沒地方可買了,一個房仲高層跟我說,連屏東都在大漲,那真的漲過頭了)
如果要說不景氣,餐廳、旅遊業,真的不景氣,其他.....我真的感受不出來

我常告訴員工,也是郭董最近又提到的一句老話: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

anyway...台灣疫情影響不嚴重,幾乎是沒有,各國很多通路商也在找台灣產品
如果還在說不景氣,要不是政治立場太明顯,就是自己為自己的失敗找藉口...

新聞....連傳產食品業都大好,不要為自己找藉口:
謝金河說,他這兩天遇到義美食品董事長高志尚,「他告訴我,義美今年有兩樣產品出口到美國突然大好」,高志尚說義美的珍珠奶茶冰棒一次出200個貨櫃,一個貨櫃裝6萬8400支冰棒,小泡芙也是一次出200櫃。他問美國人怎麼這麼能吃冰棒?「他說很多人不能出門,抱著冰棒吃⋯⋯他告訴我,3月碼頭塞港現象會逐漸紓解,但運價仍然很硬朗。這是業者與客戶端的看法」。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