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暴跌??不可能至少,小英任內不可能國內地產集團勇於捐輸,以總統蔡英文的政治獻金為例,前5大企業集團捐款全由建商包辦,包括國揚、理銘、寶佳集團與麗寶建設與互助營造,在這次選舉中幾乎可說是全數「押寶」蔡英文。地產集團是靠什麼牟取暴利?當然是房價啊!而這些房產集團花了大把銀子把蔡英文捧上去,然後房價會下跌??
Joe甘心 wrote:供過於求就會降價,...(恕刪) 這個中肯 我也是這麼認為市場需求上揚 自然漲 需求下降 自然降沒有東西是只漲不跌的但不可能爆跌(酸民常說的五折一折的)除非 戰爭之類的外在因素但說真的 這理論很多人不懂....
亮的發白 wrote:中區根本鬼城,但是房價還是掉不下來.......... 所以房價會不會暴跌,跟混凝土漲15%沒有什麼毛關係!首先要知道一間房子的價值,是以房屋稅及地價稅這兩種做為依據,而房屋稅會隨著屋齡增加而遞減,地價稅大多是只漲不跌,所以跟混凝土有關的房子,會因年限增加最後變成建築廢棄物,而土地則是永久使用無限保存期,因此房價不會暴跌是因為持有成本低,如同中區根本鬼城,但是房價還是掉不下來,因為屋主把舊房子當成據點在【插旗、養地】。
登卡普 wrote:所以房價會不會暴跌,(恕刪) 土地的價值受「路寬」及「產權複雜度」影響,不是地理位置好就能保值,1.路寬不足就廢了。2.產權複雜難以整合就廢了。下圖台中市中區截圖就是代表「路寬不足+產權難以整合」新式建築建立在「路寬充足、人車分道,環境中無廢棄建築」台北市有多少地區符合台中市中區?
tany3472 wrote:土地的價值受「路寬」及「產權複雜度」影響,不是地理位置好就能保值,1.路寬不足就廢了。2.產權複雜難以整合就廢了。下圖台中市中區截圖就是代表「路寬不足+產權難以整合」新式建築建立在「路寬充足、人車分道,環境中無廢棄建築」台北市有多少地區符合台中市中區? 任何事情要進步有兩種方式,一、是創新,二、是學習,創新需要有新的技術或新的思維,所以創新大多是歐美日先進國家,台灣長久以來都是處於學習的階段,講好聽的叫學習,實際上就是模仿,台北因為模仿先進國家的都市建設而進步,看在中南部的眼裡當然也想要抄襲,但是抄襲就是跟在對方的屁股後面跑,只是跟在屁股後面跑怎麼可能超越對方?俗話說:內行的看門道,外行的看熱鬧。新的重劃區「路寬」當然夠,但是一個都市的建設就只有單純的「路寬」而已嗎?簡單的舉例幾樣,台北市的污水下水道接管率100%,高完成度的電纜地下化,多處的重中之重,三鐵共構甚至四鐵共構以及鐵路地下化等等。你知道台中市為何人氣凝聚不起來?因為台中市把資源分散掉了,台鐵台中一處、高鐵烏日另一處、客運朝馬再一處,硬是把資源分散開來,造成多殺多自己地方在互砍。PS:三鐵不是鐵餅、鉛球、標槍!三鐵是台鐵、高鐵、捷運,外加客運的第四鐵。↓
年輕人薪水夠低了!準備繼續被剝削...........勞保潛藏負債 高達10兆元2020-07-17 01:25經濟日報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勞動部長許銘春昨(16)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勞保去年潛藏負債已逾10兆,勞保一定要改,而且現在就要面對。她指出勞保改革方向是政府多擔待,勞工影響和損失少一點,並且特別保障弱勢,希望這次改革能使勞保再撐十至20年。許銘春表示,勞動部將在今年底提出勞保改革草案,並展開與外界溝通。她指出,改革將從幾個面向考慮,包括:費率調升、調整年資給付率、拉長平均薪資採計期間以及政府撥補。簡言之,勞動部規畫年改方案仍是採「多繳、少領、政府撥補」的架構。許銘春坦言,勞保年改仍是朝世代合作、互相體諒方式進行,不考慮一刀切的新舊制,因為工程太過浩大且涉及政府財政。她也向年輕世代喊話,勞保不會倒,政府一定會擔負起最後給付責任,也不會因為勞保基金用罄就不負責。根據勞保局2018年勞保財務精算報告,勞保50年未提存潛藏負債持續增加至9.11兆元,財務破產年限由2015年精算的2027年提前一年至2026年。不過許銘春透露,去年勞保潛藏負債已破10兆元,顯見勞保財務持續惡化中。她指出,目前勞保基金約6,900億元,現有132萬人領勞保年金,每月增加1萬人,而領取金額也逐年增加,2019年平均每人每月領1.7萬元。媒體詢問是否考慮是否仿照軍公教年改設定樓地板,亦即一定薪資以下勞工不改。她表示,現還在考慮中,但對弱勢勞工一定會給予特別保障。她強調,勞動部在提出改革方案後,會積極與外界溝通,「改革不可能讓各界滿意,大家一起找最大公約數」;改革不可能一次到位,她希望這次改革,能讓勞保財務再撐十年至20年,為下階段改革爭取空間。她也表示,政府今年首度撥補勞保200億元,未來將會爭取政府再多撥補勞保;她認為,政府挹注勞保,可以穩定勞保基金,緩和改革衝擊,並將改革衝擊降到最低。對於外界呼籲,政府撥補至少每年千億元,許銘春表示,政府一年總預算才1.9兆元,要撥補至千億,恐怕不容易
登卡普 wrote:任何事情要進步有兩種(恕刪) 土地資源的不足,就是台北市的硬傷,1.無法擴張2.翻新困難7-11的發展史,你應該很清楚,7-11從20-30坪店面發展至100坪,靠的是「店面不斷擴張」,除了擴點、還有擴店面空間,而不是「裝潢用的盡善盡美」,若全家可擴充店面大小,而7-11不行,7-11還會是龍頭嗎?2020年了,你確定大家未來都還願意住1970年的爬樓梯公寓or平房?你沒看到有個網友直呼老區為「鬼城」,就年輕人來說,就是「鬼才住的地方」。台中市有一區「鬼城」,台北市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