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股9 wrote:
很喜歡陳斐娟的節目跟...
看這集,老鍋牛跟新蝸牛論述,笑翻
簡單來說,
就是沒房的蝸牛族抗議有房的人有房子!
更不爽當初有房族是比現在還便宜買到!
總之就是痛恨炒房,就是社會不公!
誰是誰非我也懶得辯~~~
我只能說:
假如他的爸媽或長輩有留好幾棟房子給他們,
他們是絕對不會上節目抗議不公的!
PS幸好台灣有房族80%,不然假如是無殼蝸牛族80%...肯定馬上大亂了!
ian2140 wrote:
閒東閒西的,為什麼一定要擠信義區?有多少錢做多少事很難嗎?..(恕刪)
冷眼看地球 wrote:
噗! 我不靠媒體賺錢,也沒有想上節目,那需要你支持什麼,我也不常上來,又不是職業網軍有錢賺,我才沒時間瞎耗打轉,看到被節目打的那麼慘很可惜而已。
反正少子到最後,大家一起受傷而已,就算讓你歪理說到贏,就能改變事實? 沒差啦。
Alan yang0716 wrote:
整段影片看到的是兩個離不開台北市的來賓
特別是彭先生...就算要住岳父母家附近...難道他岳父母家附近房屋租金都是三萬多???
到時候小孩真的讀台北市私幼...光房租加小孩學費一個月5萬就bye bye了
這樣勉強住台北真的比較爽嗎?...(恕刪)
冷眼看地球 wrote:
這就是我覺的重要的地方,有點像巢運的幹部,不應該論述思維是他自已的財務思維。
格局應該是大眾普遍問題是什麼為主,薪資中位數應該配多少房價才合理,這才是主要的格局。
比如說(暫不精算,以線性說明概念):
台北市薪資中位數是10萬,可以對應的是1000萬的房子
新北市薪資中位數是5萬,可以對應的是500萬的房子
論述要有政策性目的。
比如提出政策1 : 政府可以透過發建照來管控房價,高總價額度20%,中總價額度為20%,低總價額度為60%,再明定細部規範。
如果你高總價額度20%用完了,還要蓋高總價房,不發照。才不會讓建商蓋出賣不出去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