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力要好
所以你想要貸款額度高
就是想辦法把收入做高
你能貸款的額度也會提高
這是負債比的原則
所以一般領薪水的人&沒在養信用的,頂多買一間貸款一次而已
負債比就爆了
一堆酸民只會說沒必要買房
有不動產最重要的地方在於你有資產
以後有本錢做槓桿
不過
自己不努力找資料
被酸民誤導,也只能怪自己
為何要開槓桿,銀行利息1.8%,收租金保守5%,賺3.2%利息+增值價差
就是你的獲利
一開始入門
買一間套房150萬
頭期款45萬(自己想辦法)
貸款105萬,1個月繳貸款大概5000
一般套房報酬率大概5%
月租金保守算6000
所以房客幫你繳貸款,你還有正的現金流1000元
三年後170萬賣出
你賺增值20萬
實收租金1000*36=36000
原本房貸105萬,貸款餘額911840
105萬-911840=138160,這是房客幫你繳的錢,也是你賺的
總共賺20萬+36000+138160=25萬
三年報酬率50%
加上本金你總共拿回45萬+25萬=70萬
這三年你也要自己存錢,保守5000*36=18萬
照這個流程
原本存到45萬
三年後就已經翻倍有第一桶金
再來就買兩間套房
進度快一點的
就開始在不動產資金愈放愈多
一句話
貧富的差距來自於知識的差距
多半都是有祖先/爸媽幫助才能夠當得起包租公包租婆等
小弟身邊有錢的10個有9個都是家裡本來就不錯而起來的...
剩下一個其實也還過得去
至於有些人可能會說,那是他父母/爺爺奶奶努力來的
某種程度這說法是對的,但同時也是錯的,早年那一票的人福利好
我只能說,當年國民黨來台灣的時期,
受惠的那群人,現在依然過得更爽,後代過得更爽
小弟的老闆就是軍官將的後代,開公司多少年了,之前房產也賺了一筆... 你覺得呢?
那年頭一般人白手起家的連混口飯吃都難了,何況是貸款跟投資
別說外人,說我親人自己人,只要當年是軍公教,現在身價都不少...
說真的,上班真的只是消磨時間而已
有人說,富不過三代,假的,有人會相信這種話,萬年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
在台灣,投對胎比較重要
在台灣,投對胎比較重要
在台灣,投對胎比較重要
阿伯約二三十年前在園區附近開個小公司,做點勞力工作慘澹經營,此時園區在他公司附近新開發一個金山社區,他觀察一陣子後覺得這個有前途,就借錢蓋了一棟套房大樓,蓋下去發現真的蠻好出租的,而且大家都在加蓋,所以他也加蓋,賭政府不會拆,這樣投資報酬率幾乎跳兩倍...
十年前老闆終於把房貸清償完畢,每個月坐擁房租收入,公司頂讓出去,他說人老了,收房租就好。
大媽三十年前就在台積電上班,職位一開始是新手工程師,那個年頭每次配股破百不是問題,人家買房買車出國玩,大媽也沒什麼興趣享樂,就是存錢,等錢存夠了,在清大附近買了間公寓,重新隔間,出租給青大學生,一個月收一萬多。過不久又買了第二間,第三間... 反正每次發股票他就看能不能買間房子。
在眾多房租的幫忙下,越買越快,大媽不管房價,跟行情差不多就買了。等到房子超過十幾間時,已經無力經營,直接全部發包給仲介管理,據說大媽買到最後根本不知道房子在哪邊,長期配合的仲介跟他說有案子,他身邊錢夠就買,買了就有配合的工班處裡,仲介幫忙出租。
我是十年前左右知道大媽的,仲介說她手上的房子接近三十間。我相信他在等都更,不然滿手舊公寓,雖然總價夠高,但投資報酬率比不上金山社區一棟套房大樓。
BTW..到現在清大對面應該沒有任何都更的案子。
相對於新竹市,園區附近的土地其實在以前是不值錢的,阿伯出身於介壽路附近一個大家族,年輕時家族中只要有人要賣地,他就想辦法買,等到園區成功創造出大量就業機會,阿伯發現他的舊房子居然很多人要租,他就開始蓋套房... 我以前同事向阿伯租房,他抱怨那間房間不好要退租,阿伯就隨手指了附近兩三間房子問他要不要去看看。
順便講個不太成功的故事吧,在竹北開發之前,T先生已經是 UMC的理字輩,戰績好,每年股票分得不錯,他想以後新竹會有開發機會,所以他把身家大量壓寶在土地上,只是他買的是新竹海邊的土地... 理由是他經常出國,覺得國外都是往海邊開發,很多高級住宅都靠海。他忘記他手下的爆肝工程師只想上下班方便,無力管什麼海邊風景。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