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台灣灌水房價乘以1.49,就是實坪房價吧!

我覺得改實坪制跟國際接軌或是減少操作空間是應該的
不過這跟房價會不會掉是兩碼事..
實坪制實施後大家會突然發現原來台灣房價這麼貴然後就崩盤了嗎?那只會在童話故事裡..買不起還是買不起

happywork01 wrote:
所以樓主,您是錯的,不是灌水房價乘以1.49,而是乘1.92。
..(恕刪)


突然身價增倍了?

一坪50萬馬上晉升一坪快百萬的房!
那我出門走路會有風哦!
當初改成現在這樣
可不是約定成俗
是 李總統改的

小英總統應該改回來
接軌國際

搞虛坪的做法是學對岸
小英是想提早備統一是嗎?


k6573 wrote:
約定成俗的事務,自...(恕刪)
房市背哥 wrote:
現在而言,推實坪制,舊有的虛坪該如何自處?
一但購屋者習慣以實價購屋,虛坪必須得轉換實坪才能賣掉。
而當虛坪轉換實坪,以台灣建商的信用,大概民事法庭會每天門庭若市,
到時候面臨龐大的求償,上市建商股票的投資者恐怕欲哭無淚吧!...(恕刪)


背哥啊背哥,
先講結論,我贊成實坪制。
實坪制如同建築指導方針,
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
花台、雨遮、陽台、公設不登記,不計價,
建商自然不會耗費成本去設計多餘的東西,
影響所及,以後除了豪宅以外,
一般普通住宅大廈,大概都是規規矩矩的蓋房(加大室內空間,少了花台、雨遮,陽台變小),沒有灌水公設坪數來衝高房價的誘因,
民眾買房,多少錢買室內多少坪,清清楚楚。
以前商人還創造出「使用坪數」這種不清不楚的概念,現在也不能用這個詞了,
內政部成屋買賣契約書範本針對坪數寫得清清楚楚。
這就是趨勢。
實施實坪制以後,
突然會發現,舊制時期興建完成的建案,經扣除30%公設比之後,每坪單價高得嚇人,租金收益率過低。

最早以前的老房子,陽台都沒登記,
許多屋主、投資客利用補登坪數方式,堆高房價。
現在假設又回到最初的實坪登記方式,
基於「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應該沒有辦法要求屋主將登記坪數縮減為實際屋內坪數。
換言之,實施以後,
市面上會有兩種房子:
依照新制的房屋,登記的都是實際屋內坪數。(登記50坪,實際屋內就是50坪)
新制實施前的舊屋,登記的還是含30%公設、陽台的總坪數。(登記50坪,實際屋內35坪)
至於以後房子賣多少錢?這部分不是法律可以規定的。
公設也是你買的產權呀,所以當然會登記。只是共同使用,不是你一戶專用。買大樓(11樓以上)的房子,權狀50坪,室內有25坪(通常只有20)就可以偷笑了⋯

房市背哥 wrote:
現在而言,推實坪制,舊有的虛坪該如何自處?
一但購屋者習慣以實價購屋,虛坪必須得轉換實坪才能賣掉。
而當虛坪轉換實坪,以台灣建商的信用,大概民事法庭會每天門庭若市,
到時候面臨龐大的求償,上市建商股票的投資者恐怕欲哭無淚吧!
我想,這才是原子彈等級的影響。)


不管啊,我要實坪就是實坪
不實坪都是炒房同路者!不實坪都是貪婪老人
我們年輕人都沒錢買房子了!
降價!可惡!


歐我要去領我的iphone Xs MAX 256mb了
下禮拜還要去泰國
等我回來要實坪了喔!!不管喔!!

呵呵

k6573 wrote:
約定成俗的事務,自...(恕刪)


事實是~ 多數人都知道實坪制才是正常的制度

但虛坪制實施這麼多年了,不是說改就改

而且多數人也知道這中間牽扯到太多的利益糾葛

重點是大家手上的房子當初都是以虛坪制購買入手的,改制後~ 這房子該如何計價就有的吵了

所以多數人才會沉默

除非台灣出現狂人領導者 或是 台灣被統了
我是新一代的句點王
最大的問題還是所得,所得沒增加
10年前綠灣賣12萬,大家也是領三四萬
現在綠灣要25萬,薪水有變成7~8萬嗎?


問題在哪很清楚了,房價會依照土地,鋼鐵,水泥砂石往上走
台灣製造業幾乎都到左岸,剩下低薪的服務業
一直要改制改制

老實說就是沒辦法增加所得的的怨念而已

茶葉蛋怎麼不回到當年一顆五塊?
王子麵也是,說好的王子麵正義呢?
實坪跟房價一點屁關系都沒有,乾乾淨淨、簡簡單單的東西,就是有人模糊焦點胡扯價格跟所得。

人家問一個便當多少錢,有人一直回隔壁飲料很貴。
到底便當有什麼問題?
若改實坪制
台北市房價應該世界前3, 房價所得比全球第1

笑這政府不敢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