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一張圖了解「都更後可分回幾坪」


renewhouse wrote:
不囉嗦,直接上圖:...(恕刪)

標記一下,大感謝!!!!
這就是人生
請問我家在高雄是透天的怎麼輸入?
那個表格好像是公寓用的
建議這篇移到台北市討論區,理由是不適用台北市以外地區。
也請台北市都更不要用到其他縣市納稅人的錢。
getz9825 wrote:
也請台北市都更不要用到其他縣市納稅人的錢。...(恕刪)


都更就是政府給容積, 營造下去蓋, 蓋好賣掉部份抵掉都更費用. 剩下的才是原住戶的.

如果是建商當實施者, 建商再切走一大塊蛋糕.

政府不但不用出錢, 營造費用要開發票, 5%加值稅記得繳. 到時候過戶契稅跑不掉.

住戶或建商賣掉房子, 政府又可以收一大筆土增稅, 房地合一稅, 萬萬稅.

那我不賣新房就不用繳了吧?? 本來的破公寓繳不到什麼房屋稅. 變成新大樓之後, 房屋稅單收到, 老住戶就會嘰嘰叫了.

政府作莊穩賺不賠, 怎麼有政府會出錢倒貼的錯覺呢.
已經寫過好多次文了,
照這個計算表去談的地主,
很可能是標準的笨蛋,

這次竟然出現"容積移轉"在新北市是"特例",
有沒有搞錯啊....
容積移轉在新北市建商的建案是"特例",

難怪會讓地主可能事後會覺得自己是笨蛋,

真實的情況是容積移轉在不同縣市有不同玩法,
在新北市早就不是要捐道路才有的,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Google一下"容積銀行",
早就不用捐地了, 用錢去買容積移轉吧.

每個要都更和危老改建的,
為自己的權益, 相差20%-50%的面積, 辛苦去查一下吧.

建商用"隱藏"所謂"容積移轉", "容積獎勵", "法定公設", "機械和台電受電室"空間來發大財,
可以蓋的面積會多出50%-100%,

也因此讓都更和改建的地主, 改完才起爭議,
不同縣市的規定都不同,
實際上可蓋面積會比那個表算出來的大很多



ryan70 wrote:
照這個計算表去談的地主,
很可能是標準的笨蛋...(恕刪)



計算表的前提是「容積獎勵1.3倍+沒有容移」,

如果想了解更細,可到都更坪數計算機



在基地過小的改建案,容積獎勵可能只有1.1~1.2倍,

在區域房價過低的改建案,建商通常懶得容積移轉(無利可圖),

所以每位地主要根據自身土地條件,了解"獎勵"與"容移"的情況,

如果不去了解,就成為樓上所說的笨蛋了...
想請問建商分配回原屋主的坪數,是否已經扣掉公設
例如建商計算完原地屋主分回260坪還要扣掉比分公設30%
260-78=182 這樣嗎?
還是260是扣除完可以直接選擇 每戶大小
大概知道為何都更都推不動了
以4樓公寓建坪20坪其中一戶去都更(土地權狀/4=5坪,容積率225,容積獎勵1.3,新成屋每坪50)
換回來的可能只有10坪左右的權狀坪數
還要被吃掉1/3的公設,室內空間不到7坪
簡單說 幾乎建坪是原70坪換新50 50換30 40換25 時 室內坪應該都少5坪以上 新建築公設幾乎都做到32%以上。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