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ght0935 wrote:措詞不當,講話難聽,但講的是事實阿 王應傑並沒有講出以下事實關於人民權利。應規定一切不反對抗日的地主資本家和工人農民有同等的人權、財權、選舉權和言論、集會、結社、思想、信仰的自由權,政府僅僅干涉在我們根據地內組織破壞和舉行暴動的分子,其他則一律加以保護,不加干涉。(《論政策》,1940年12月25日)這是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的對黨內的指示。======================================================================有人說:共產黨要奪取政權,要建立共產黨的“一黨專政”。這是一種惡意的造謠與誣蔑。共產黨反對國民黨的“一黨專政”,但並不要建立共產黨的“一黨專政”。……只有大多數的人民都積極起來參政,積極擔負政府的工作,並積極為國家民族的利益與大多數人民的利益而努力的時候,抗日民主政權才能鞏固與發展,帝國主義與封建勢力的壓迫才能推翻,中國的獨立自主與人民的民主自由才能實現。這是共產黨的目的,也是全國極大多數人民共同的目的。共產黨除了人民的利益與目的外,沒有其他的利益與目的。論抗日民主政權 (一九四○年十二月) 劉少奇(《劉少奇選集》上卷,上海人民1981,頁172-176 )============================================================中國有兩大片土地被帝國主義列強所侵佔:一是被日本帝國主義所侵佔的東北三省,二是被英帝國主義所侵佔的西南邊陲的江心坡地區及片馬邊城。這兩大片土地是當時灼燒中國人心靈念念不忘的國恥家恨。抗戰勝利後,東三省收復,但西南這片約相當於整個安徽省面積的土地江心坡,則在一九六○年中共與緬甸劃界時被周恩來大筆一揮,白白讓與了外人。與此同時出讓的還有現今雲南麗江縣境外的邊境重鎮——南坎。對五十年代後成長起來的中國人,南坎和江心坡早已是被遺忘的地名。江心坡與南坎的歷史與香港十分相同,但後者中共執意收回,前者卻輕易放棄,兩相比較,使人感到對中共政權而言,主權神聖國土不可棄之類原則純是空話,爭與不爭,全出於現實政治利益的考量。江心坡地區是位於雲南高黎貢山之東恩梅開江及邁立開江之間一個狹長地帶,長約兩千里,闊約五百里,其北起於西藏察隅縣,南到緬甸尖高山。片馬是位於恩梅開江下游,內地與江心坡相通的一個邊境重鎮。這片土地是清朝雲南騰越州所屬的大塘、止那等土司控制的地方。其地少數民族多與漢民族有深厚淵源,如其中一支濮曼族人自承是蜀漢時諸葛亮平南時所遺漢人士兵的後裔,至今仍祀奉諸葛武侯。一八五二年至一八八五年之間,英國發動三次侵緬戰爭,緬甸淪為英國殖民地,英帝國主義遂通過緬甸此跳板染指中國西南邊疆,於一九一三年武力佔據片馬,斷絕江心坡與中國內地之通道,並於一九二七年吞併江心坡。但民國政府始終未曾承認過,一九二九年中國政府雲南交涉署曾向英國駐滇總領事提出過抗議照會,稱“查江心坡一帶仍屬我國領土,查此滇緬界務尚未勘定,片馬交涉尚未解決之際,緬甸政府復派兵經營江心坡一帶,並擄去山官十一人,殊失中英親善之旨。准函前由,相應照會貴總領事查照,轉電緬甸政府,迅將派往江心坡以北各地之私樁一律撤去,靜候將來中英兩國派出之大員會勘,以清轇轕,至紉睦誼。”今日台灣發行的地圖上,江心坡和以西的孟養土司控制地仍在中國版圖中。所割土地比台灣還大一倍一九四八年緬甸脫離英國獨立,仍霸佔江心坡地區不放,而後來上台的中共政權則為了與緬甸交好向緬方表示願意放棄大片國土。一九五七年周恩來與緬甸總理吳努會談時表示承認當年由英國所劃定但原不被中國承認的中緬國界線,即英人所劃的中印麥克馬洪線的緬甸段。三年後中共與緬甸簽署邊界條約,僅收回片馬,江心坡則一筆勾銷,同時並將江心坡以西與印度阿薩姆省接壤的中國藩屬的孟養土司控制的大片土地一併慷慨送給了緬甸。這兩片土地相加比台灣還大一倍,是中共上台後一次出賣的最大面積國土。縱貫孟養西部,與邁立開江平行走向的一座莽荒大山脈即是著名的野人山。抗戰期間中國遠征軍在杜聿明將軍統領下與日交戰失利,曾橫越野人山撤退到印度休整,這一段悲壯慘烈行程不輸於中共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一九六○年的中緬邊界條約第二條稱“鑒於中緬兩國的平等友好關係,雙方決定廢除緬甸對屬於中國的盂卯三角地(南坎指定區)所保持的“永租權關係”,考慮到緬甸的實際需要,中國方面把這個地區(面積約二二○平方公里,八十五平方英里)移交給緬甸,成為緬甸聯邦領土的一部份。”一塊主權屬於中國毫無爭議的國土南坎竟如此以他國的“實際需要”為由,輕易斷送了。
一些似是而非的論點,一直充斥著網路,台灣論國土,人口,市場,天然資源跟中國相差懸殊,是要跟中國比什麼,兩國不在同一個位階到底有什麼好比較的,若以台灣相同條件的國家來比較,台灣的發展並不差甚至可排到前段,當然好還要更好台灣還有很多地方不足,必需好好改善,但真的不必妄自菲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