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剛性購買中古屋的參考指南

感謝 HaN次方 等多位大大來此留言捧場。

<<汐止[乙屋]比南港[甲屋]遠了15分鐘,那房價只要能便宜480萬以上,就值得>>
如果反過來,一位在汐止上班的人就應該買在汐止附近,買南港反而雙重不利。每個人的遠近定義不同。

所以,在哪邊上班就買哪裡就是最佳選擇。不然就往便宜的方向移動,上一篇的公式就能派上用場。
捷運差一站算2.5分鐘,2大1小月薪12萬的小家庭就是差32萬*2.5=80萬。
所以如果環境差不多,每差一站房價差80萬的話,車上玩手機還賺到薪水。何樂不為?

所以只要在工作範圍內,每一個點都是好地段。才不會所有人都要擠101或仁愛路。
至於生活環境,要靠團體住戶手上的選票,還有自己的公德心。不好的環境會因為入住者的提高而提高。

其他樓是有人說,買錯地段不會漲。
但本樓不假設未來的漲跌,剛性需求要自住的就好似買車一般。也不是說一定要現在買,有購屋的常識,以後何時買都不吃虧。

個人以前工廠都在台北縣,但是大部分的房產都買在台北市。所以上班不方便,買了之後只得出租,多數時間住在工廠很破的房間裡。
雖然後來台北的房子都有賺到,但這只是結果論。當年的工廠在新埔站附近,民生路三段還沒整地。如果買在那裏漲幅更大。

happywork01 wrote:
買房子的參考指南[...(恕刪)


好文一定要標記一下

這是我在另一樓的回應,因為也是買房的方法之一,所以轉載於此。

<<我買房子時,
如果聽到仲介說有人出的比我還高,請我加價。
那我一定說:
"跟他人搶房子,讓他人買不到,這種缺德事我從來不做。我去看其他的房子好了。"
結果,10個有9個都會立即改口:
"沒有啦,他說說說而已,還沒下斡旋。" 或是
"可是他的頭期款不夠,沒辦法買。"
"他的貸款下不來,我還正在幫他爭取。"
剩下1個就 ^.^ 。

3天前在新北市出價了一間房,昨天仲介Line傳來一頁該區的實價登錄。
我回說:你好像漏了最近最低價的那兩次。
她回傳了一個吐吐舌頭的圖案。幽默化解被抓包的尷尬。>>


雖然是15年的仲介,不過真的還不夠專業。
該房子有暗室,她不知道。
地下室抽水馬達在哪,她不知道。
很多問題她都不知道。我看1個小時,她也在場最少1個小時,可是我看懂的她都不懂。

但是一談到貸款,明明我問了兩家銀行鑑價都是1200萬貸7成,她就堅持可以鑑價到1600萬,貸到8成。(我要的是鑑價,不是貸款,就算她的代書能貸到2000萬,也不能改變另兩家認定的價格。)
買房如果能比仲介內行,並率先做好功課,才不會被仲介拉著轉。



很棒的一篇文章,感謝大大的分享,因為有你大家又可以吸收到更多的事情了

買房子真的是一門很多的學問阿~~
好文,謝謝分享。收藏一下
難得有這種切實,不帶徧見的好文
已筆記,謝謝大大無私分享
想請問板主,想買房,但頭期不太夠。中古屋在年份跟價錢之間該怎麼拿捏比較好?謝謝。
momoone wrote:
想請問板主,想買房,但頭期不太夠。中古屋在年份跟價錢之間該怎麼拿捏比較好?謝謝。

您好!

這有個矛盾點,
其一是自備款不夠但未來收入還好的人反而會去買一手新房而不是中古屋。因為自備款較低,裝潢費也較低。但是相對房價較高,如何選擇就見仁見智。

如果自備款和未來收入都有些拮拒,但又有剛性需求必須買中古屋的話,倒是有一個建議,去買工業宅。
因為是工業用,所以工業宅室內較高,承重較高,樓梯較寬。通常還可以5樓就有電梯。結構較粗的話房屋壽命當然也較長。
房價只有周邊同齡中古住宅的7.5~8折價。樓梯之外還必須有一個逃生梯,安全但是多浪費了幾個坪數。
雖然工業宅不能排除樓下的吵鬧,但是現在工業大都外移,已經不太吵了。就算白天吵,入夜後也很安靜。

但是工業宅貸款成數可能差一些,真不夠的話就多存一陣子再買。
工業宅的室內隔間大多是二次施工,嚴格上算是違建。但是只要不太超過(影響結構體),通常上級會忽略。
我知道的是新北市工業宅不少,也都在鬧區周邊而已;至於其他縣市的工業宅是否會太偏僻就不知道了。

樓主真強人也,拜讀受教了!

請問如果購買北市商三用地住宅自用,除隔間出租外

有無其他方法把房子的價值最大化?(不考慮都更外,遙遙無期)

另外市中心的挑高三米五夾層小宅,建議購入嗎?我個人是覺得公設比極高,不划算。

有些還綁個機械車位,雙逃生梯,室內實坪所剩無幾,簡直莫名其妙。

或是說:夾層屋在台北市自住出租外,有搞頭嗎?法令相關限制?









etjan64 wrote:
請問如果購買北市商三用地住宅自用,除隔間出租外
有無其他方法把房子的價值最大化?(不考慮都更外,遙遙無期)
另外市中心的挑高三米五夾層小宅,建議購入嗎?我個人是覺得公設比極高,不划算。
有些還綁個機械車位,雙逃生梯,室內實坪所剩無幾,簡直莫名其妙。
或是說:夾層屋在台北市自住出租外,有搞頭嗎?法令相關限制?

您好!

以中山區來說,林森北路的房價硬是少了大直一大截。林森北兩旁可都是商三的地。
租金投報高的地區房價反而低?還是應該反過來說,就是因為房價低所以投報高?
所以投資商三用地的住宅,首先要考慮的就是租金。它的租金高,但是未來易跌難漲。

2013年初大台北房市高點的前一年,大多數房子都已經漲2.5倍左右,可是七張悠遊市的夾層小套房卻漲不到2倍。250萬買的才只能賣450萬。後來才補漲,到2015年時漲到700萬。
通常房屋走出大多頭時,這種夾層小套房是落後的。直到大坪數的實在買不起了,焦點才會移向這裡。
好似汽車甩尾,尾部的波動比頭部還激烈。漲得雖晚但更激烈,未來會不會跌得稍晚但也更激烈?

法令相關規定是"夾層是違規的"。尤其是才三米五的夾層小套房,就算政府不管,其實住起來真的不舒服。會被更高四米二以上的所淘汰。
這一兩年看屋的觀察,夾層屋已經漸退流行,賣不出高價,也比較難賣了。
以上個人看法,參考看看。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