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真正在買房的,看了幾十間的都發現較差的、沒整理的屋主早已在調整價格
如果房市真如樓主說只會易漲難跌,隔壁的日本怎麼會房市泡沫的??
房市泡沫化跟重大經濟衰退可不是同一件事
現在新建物件能降的一定也有限,畢竟建商當初花的成本擺在那
何況它是營利事業不可能因為之前賺的一波就給大家開佛心價
從物價指數來看是一直在升高的
而房價指數從103年來到最高點後開始緩步下跌
人口指數則是早已跌落中,但是目前中生代還有足夠的無房買家可以撐
種種因素下要期望建商大量讓利是不可能的事
無良建商甚至只是利用公設重覆灌水等事來產生降價障眼法
未來的110年到130年的人口,按照目前生育率來看會跌落非常大的幅度
以我朋友舉例,他早已繼承了爺爺奶奶的房產而不需要顧慮買房的問題
而他弟弟也確定之後會繼承他爸媽的房產不需要操心買房的問題
當然或許有一天會因老舊而需要換房,但是換房速度決不可能快過於蓋房的速度
甚至有些人一生只需要換一次也就夠了
當很久以後的供需產生非常大的落差時,價格絕對是競爭的要素之一
大建商早已賺飽可以"待價而沽"
但是荷包不夠大包的投資客和小建商有些已紛紛降價求售
照目前台灣的經濟這樣看下去,我實在看不出購屋能力的人數會成長到哪去
看到這標題我就同意了。所以樓主的內容就沒再細看。
大趨勢上漲,絕對正確。
50年後的房屋指數會比現在的高,就算發生戰爭或大地震也只會A區沒落換B區興起。
而現在只是中間的小修正,修正多少?
幾折不知道,就算修正個20年(還只剩17年)。修正而已,以後還會漲的。就算沒漲A也會漲B。
如果不確定自己買到的是A或B,那就加買一個,兩個都買,一定會有一個漲,錯不了。
所以買在高點很嘔的要挺住,寬限期要挺住,過了寬限期更要挺住。就算房價已經跌破貸款餘額也要挺住。因為未來一定會漲回來的。
還有身體要顧好,健康很重要,不然50年很漫長的。
我已經60,不可能活到110,所以不等了。剩下的留給有信心的人,大家加油!


在引用通膨或通縮來討論物價跟房價在邏輯上有點謬誤就是
物價:是在不用考慮"保存期、折舊"下,依權重去計算各種民生物品之加成。
房價:需考慮"折舊",不同於土地之特性。
所以小弟認為,除非房子建築本身十分具有特色值得像國外一些老屋去做翻新,不然經過折舊完畢後拆掉重建後值錢的還是土地持分。因此買集合式住宅或公寓這類,就長期來看是不會發生隨著通膨物價上漲而上漲的。此外隨著人口老化及少子化,加上臺灣吸引外資及本身投資的低迷,我也不認為地點不佳的土地長期會看漲(就好比青藏高原、撒哈拉沙漠,甚或近點的苗栗、屏東、台東這類後山)。從過去幾次的房市循環,我實在看不出為何房價沒有下修到合理價位之可能。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