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2014到今年買房的人!??

我在2014年初買入 當時同社區同樓層其他戶剛成交23w/坪 我用20.5w/坪買到
2014-2017這幾年來
除了我家旁邊的costco&大型體育賣場
離我家後門50公尺的捷運站也要在後年通車了 走路100公尺的地方秀泰影城也要開幕 社區後門還開了一間連鎖健身房
社區有在賣的戶別只要價格不會太離譜大概1個月都能賣掉
目前價格都在26-28w/坪

閉上眼睛誠心誠意的說 一點都不後悔 再來一次還是會買這間房
其實再怎麼說 買對地點 是保不保值的最關鍵
llyujen wrote:
依你的邏輯,在熊市中...(恕刪)

這不是我的邏輯是數學, 假如你是一屋換一屋, 不管牛市熊市,漲跌%數是不變, 唯一不一樣的是的base, 房子十五年漲三倍,你要新買的房子,也是漲三倍, 唯一不同的是15年前兩個房價(base)不一樣, 當然base高的總獲利高,反之亦然。
但如果 base 一樣, 其實誰也沒賺沒賠, 純粹去美化GDP, 如果你有玩股票, 你就想像增資減資就懂了!
akuei1018 wrote:
炒房就是國家沒競爭力的表示?...(恕刪)

我的意思是, 炒房造成的少子化,一個國家birth rate 低於一, 未來怎麼有競爭力, 兩任總統都說這不只是社會問題,是國安問題?我不能說高房價是唯一的因素, 但絕對是元兇之一。
台灣的環境, 讓年輕人不敢做夢, 想衝的年輕人就是出國工作, why? 因為在台灣跌一跤的成本太多, 有多少腦筋聰明的年輕人, 寧願選擇台積電, 聯發科穩穩的待著, 我不冒險可以安安穩穩賺這台灣人前2%的薪資, 我為何要去冒險創業, 這跌一跤的成本太大, 更可悲的是, 台灣這幾年開始談天使基金, 既然是阿里巴巴馬雲四, 五年前來台灣演講開始, 一個政府應該要打造怎樣的環境去讓年輕人去闖? 讓年輕人無後顧之憂的跟國際競爭?
如果國家的環境就像一台電腦, 政府的責任就是把這個platform搞穩, 每年升級CPU, 記憶體, 硬碟, 讓年輕人企業在這個平台上,好好發揮研發application
我40
建築業
不買房😆😆
我自己是建築業都不建議現在買房了,不懂一些一直叫人現在買的心態是什麼。
不買房的好處是讓我能夠,家庭事業都兼顧,孩子從出生就是自己帶,年底準備迎接二公主。事業上也持續往上推展,往自己目標走,上個月又投資了一個副業剛開店等回收(真正的被動收入)。
我去海外當投資客,我就是拿海外賺的回來台灣,至於那些只會坑殺自己國內年輕人的未來的人,只能嘿嘿嘿。
Davidwalker wrote:
我在2014年初買入...(恕刪)

這應該是嘉義市吧? 以他過往的房價曲線, 的確是自住投資兩相宜, 恭喜!

himan.chen wrote:
我的意思是, 炒房造...(恕刪)


你這個觀點我非常認同。
不過我們扯到國家競爭力好像扯遠了。

不過終歸一句話,我買房是因為基於我對未來的保障,要是年輕時不懂得守住資產,總覺得戶頭錢很多而不知節制,等我退休後,是否靠小孩賺錢供養我的租金?
或許台北真的太貴了,是否可以接受拉遠距離?桃園到台北不用半小時就到了,房價便宜太多了。何必苦苦掙扎在台北?不過純粹是我的觀點。

武駒 wrote:
再下是今年4月買屋...(恕刪)

真的自住客真的就像大大一樣 不會在乎什麼時勢的問題

himan.chen wrote:
這應該是嘉義市吧?...(恕刪)


台中市 :)
Alan yang0716 wrote:




小弟在十年前...(恕刪)

我13年前,板橋陽明街2房270萬公寓沒買飲恨...
後面因為發覺板橋太方便,又住習慣,買在江翠重劃區,小小的房子加車位,先求有,不用看房東臉色,要漲要怎樣有的沒的,我不會一定要買多大,也不大頭症,但有安身之處即可
akuei1018 wrote:
或許台北真的太貴了,是否可以接受拉遠距離?桃園到台北不用半小時就到了,房價便宜太多了。何必苦苦掙扎在台北?不過純粹是我的觀點...(恕刪)


也是很多人的觀點, 但就是損失機會成本, 請看我前一篇,“給台北遊子的建議”, 文長不轉寄。
國家的競爭力原本就是環環相扣, 人口紅利, GDP, 製造業出入口消長, 貨幣供給, 如果你有學總經的朋友可以跟他們聊聊, 就知道何以台灣薪資漲不上來, 看這兩岸15年的消漲感觸很多, 很可惜這也是不可逆的趨勢, 未來10 年, 或許更快, 二流的人才會往大陸,東南亞跑, 三流的,跑不掉只好留台灣! we will see!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