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一圖秒懂房市(待售餘屋排名,1中壢 2小港 3淡水 4竹北...)


有房市先知的FU~

待到秋來九月八

我花開放百花殺

陣陣香氣冲長安

滿城盡帶菊花甲


yc168 wrote:
樓主佛心來的.感謝...(恕刪)


這樣更清楚了,感謝!!
KingDavid520 wrote:
所以(應完工未完工量)+(已完工未交屋量) 總數約為 16萬戶左右!
如果未來建造執照核發為0,而移轉棟數到30萬棟,則最快2年多即可售完這些餘屋
反之,如果建照核發為低量的6萬戶,而移轉棟數低於30萬棟,則最長可能10年才可售完餘屋
16/(7.5-6)=10.66年(移轉棟數為30萬棟時,約可銷售7.5萬棟5年以下新成屋)
記住,這並未包括投資客手上的待售屋!

沒有這麼複雜,m4-05同個表一樣有所有權第一次登記數(新成屋交屋)
這個數字在105年是12.2萬戶~表示完成交屋也登記了
步算新成屋投入的話,16萬戶一年多就銷完了(當然這個不可能)
若每年多丟個6萬戶新成屋到市場,大概三年也就清光了
交屋後購屋者拿來自住還是投資根本不重要
對建商而言反正都是脫手出去,誰買的有差嗎?
至於投資客被迫交屋後續轉手的量也就成了二手屋
二手屋當然是回歸一年25萬戶的買賣移轉棟數去計算
這個部分我想跟建商已經沒半毛關係
豪哥大 wrote:
沒有這麼複雜,m4-05同個表一樣有所有權第一次登記數(新成屋交屋)
...(恕刪)

建物所有權第一次登記和買賣移轉是二回事啦

豪哥大 wrote:
這個數字在105年是12.2萬戶~表示完成交屋也登記了
...(恕刪)

這純粹就是產權登記而已,跟交屋或移轉完全無關好嗎?

豪哥大 wrote:
二手屋當然是回歸一年25萬戶的買賣移轉棟數去計算
...(恕刪)

25萬戶是105年全部買賣移轉,包括一手屋、二手屋、三手屋.....N手屋
只要是經由買賣導致產權移轉的全部包括在內,
不然你以為105年的買賣移轉是一手屋12.2萬戶,二手屋25萬戶,總共37萬戶???
你是在哪裡聽過這個37萬這個數字???我還是第一次聽到

登記歸登記,移轉歸移轉(包含買賣、贈與、繼承、拍賣....等)
KingDavid520 wrote:
25萬戶是105年全...(恕刪)

所有權第一次登記跟買賣移轉棟數並不是兩回事
而是買賣移轉棟數包含了所有權第一次登記
買賣移轉棟數構成可以這樣看,包含
1.所有權第一次登記
2.二手屋交易所有權移轉
現況建商交屋/出售後,就必須去登記產權"換"土地及房屋所有權狀
*不然建商售屋所得如何透過房貸回收?
所以建商的新成屋交屋/出售=產權登記+1,自然也等於買賣移轉棟數+1
以105年買賣移轉棟數24.5萬棟為例
二手屋買賣12.3萬戶
所有權第一次登記12.2萬戶(包含預售的還有成屋打折賣的)
所以用這個邏輯去算建商餘屋化去時間,誰對?

KingDavid520 wrote:
今天心情大好,再好...(恕刪)


謝謝分享,感恩~
我發現還有一個重大的指標:
就是當KingDavid520大大與其餘網友
將數據攤開之後,幾個常常無理頭喊多的網友(業代)就消失了,

真的理性討論之下,結果就能顯現出來。

謝謝KingDavid520的數據分析


superwjj wrote:
我發現還有一個重大的指標:
就是當KingDavid520大大與其餘網友
將數據攤開之後,幾個常常無理頭喊多的網友(業代)就消失了,
真的理性討論之下,結果就能顯現出來。
謝謝KingDavid520的數據分析(恕刪)


真的,某些套套連進來放個屁都不敢了
這場大戲越來越值得期待, 買錯房毀終生

Rockblack wrote:
這場大戲越來越值得...(恕刪)


2012奢侈稅實施後,還進場當投客的。

多數都套牢到現在了。

2012進場,先卡兩年的奢侈稅,2014能賣時是高點。

但2013就開始量縮,所以2014能賣掉的可能性很低。

2015開始反轉,狠下心,小賠出場的話,還有機會跑掉。

到2016就量縮到極點,不多賠一些,沒人會接刀子的。

這是買新成屋或中古屋的情況,買紅單更不一樣。

2012買紅單,蓋好交屋就要到2014或2015了。

交屋後賣不掉的話,還能撐個兩三年的寬限期。

從去年開始,有許多投客開始還本金+利息了。

寬限期結束,還貸款就會覺得痛。

進入這個階段的投客只會一天比一天多。


空空只要空手看戲,多多要是套滿手,那就是破產進行式。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