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dink0105 wrote:
我認識一個6年中段班...(恕刪)
你朋友還會有18%是因為18%包含軍公教, 84年以前身為軍人身份的年資以18%採計,而非之後的公務員年資。
再加上適用優存金額有100萬的限制(這不是給人存的,是以本俸*適用年資月數*18%來計算,並採比較小的結果),最高能領到的錢為年領18萬,每月最多1.5萬。
會有這樣的政策是因為早期政府財政不佳,軍公教薪水普遍偏低(尤其是84年以前或更早退休的軍公教),故才用這項政策補償。他們可算當初為國家默默付出的棟樑,我是認為不應該在其功成身退後惡意中傷。(即使有害群之馬,也是相對少數,不應該因為這些人而拖累真正有在做事、付出的人。)
如果因為財政問題而需要刪減支出,最先砍的並非軍公教薪水,這樣只會將真正有心做事人的熱忱澆熄,無法讓三個領域吸引優秀人才。以教育為例,缺少優秀人才會使教育品質下降,教育M型化會更加嚴重,擴大貧富差距,長時間足以動搖國本。真正應該要做的反而是:
1.廢除買票政策(例如沒有納入排富條款的老人年金、營養午餐)
2.非必須的大型建設(例如:高捷、新竹輕軌千甲站、世博館,或其餘大大小小的蚊子館,這些其實都淪為炒地皮的工具)
上述反而耗資甚巨,遠遠超過年金改革所能節省的錢(特別是公共建設除建設成本,維護也是一筆大開銷)
軍公教則迫切需要將淘汰率提升至業界水準,才有辦法去蕪存菁,提升品質,同時也可以節省支出給不適任者的經費。
(新加坡就是採取菁英制,只有優秀人才有高薪,品質得以維持)
回到原本這位教授身上,只能說他的財務管理有問題,而高階人才本應享有較好的待遇(其實相對國外,台灣教授待遇偏低),也才能吸引人才回台服務。
抱歉小弟文筆拙劣,只是小小的碩班生,如果疏漏還煩請各位先進多多指正、討論^^
PS:有沒有人認爲這則新聞跟本是來反串帶風向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