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kgod wrote:
曾經問過代銷的,公設怎麼那麼高啊(大約35%)?
代銷:因為有電梯,樓梯,頂樓花園,閱讀室...
說真的,一個建案15樓,你可以不作電梯啊,看誰買。頂樓花園,閱讀室...之類的,個人覺得這並不是必備的。就是沒有一個建商只蓋純住宅,電梯樓梯算公設我覺得合理,但動輒30%以上的公設比,根本太扯。
為什麼沒有建商蓋純住宅? 有啊 最近在新竹看了一個 很接近了
幾乎啥娛樂公設都沒有 公設比32% why? 法規嘍
公設比會從20年的1字頭衝到現在3字頭 是法規變更造成了
法律躺在那 不遵守拿不到建照使照 大樓根本沒辦法做出低公設比案子
到這時候 你會買啥都沒有的30%公設比案子 還是有頂樓花園,閱讀室... 公設比35%的案子?
就是因為啥都沒有 公設比還是高 賣相更差 所以才會大部分都有做一些好看的公設
我覺得這個議題,有兩個不同的思考問題,就是大家真的有意見的是「公設比」還是「房價」,這根本上是兩個不同的議題,現在卻被混淆一談了。
或者,我們乾脆問,假設在房價大家覺得合理的情況下,不考慮房子新舊,喜歡住低公設比大廈還是多花15%-20%的房價住有一定公設比的社區。
我個人是買有小型游泳池, 健身房, 電影院, KTV, 遊戲室, 花園, 交誼廳等設施的社區,大廳說不上豪華,但還是有一定的門面,社區總共有300戶,所以公設比控制在30%,每坪管理費70元/月,天氣熱的時侯交誼廳都有開空調。當初會選擇這個社區,不是因為喜歡新房子,不然當初就去買低公設比華廈了,而是喜歡有一定的公共空間,小孩也都可以在社區活動,畢竟台灣不是國外,都市地方街道多擁擠,而公設我也確實有使用到。常常開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時,都有人提議不要開冷氣,公設停用,大門口撤保全... 以降低管理費,但終究都是少數不敵多數,也代表多數的住戶當初選擇這個社區,就是認同它的設施。
話再說回來,真的大多數人都喜歡傳統那種公設比10%左右的電梯華廈嗎? 也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現行的都市計畫法要規定「建敞率」這種概念? 因為不規定的話,大家一定是如過去的做法,建築線給它蓋到滿,絕對不會有退縮公共空間出來,不給你搞違建就算有良心的了,但走在那種舊式的街道和整體在新建築法規下的重劃區,哪個舒服,應該顯而易見吧。如果政府宣佈取消建敞率限制,重新讓大家建築線蓋到滿,這樣公設比自然下降,但這樣不就是走回頭路嗎?
內文搜尋
X




























































































